古代汉语教学课件(张磊)古代汉语文选 齐晋鞌之战.pptVIP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张磊)古代汉语文选 齐晋鞌之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宣公十七年春,郤克在齐国受到一笑之辱,回国后多次请求伐齐,均遭到晋景公拒绝。晋卿范武子担心郤克的怨恨如得不到发泄,将可能会在国内造成危害,故于十七年秋请求告老,有意将执政大臣之位让与郤克,以便其实现向齐报仇的心愿。 《国语·晋语》: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 鲁成公元年,鲁国与晋国订立了盟约。第二年春,齐顷公伐鲁,鲁向卫求援,四月,齐败卫于新筑,于是鲁、卫两国同时到晋国请求救兵。为了重振霸业,晋景公决定出师八百乘以救鲁卫。六月十七日,晋、齐两军在鞌(齐地)摆开阵势。 邴夏御齐侯 御(驾驭)——禦(抵禦) 御:为动用法 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 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不介马而驰之……骖絓于木而止。 ①以杜预为代表:“介,甲也。”其意为马在战场上也要披甲,齐顷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武,竟然不给马披甲,就冲锋陷阵去了。(徐中舒、许嘉璐、汪少华等先生持这种观点。) ②以段玉裁为代表,他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这里的“介”就是“【馬介】”。(陆宗达、王宁等先生持此种说法。) 先来看“【馬介】”,《说文》云:“系马尾也。”《玉篇》作“结马尾”,《广韵》作“马尾结也”,段玉裁云:“远行必髻其马尾。”由此看来,马尾打结,对古人来说,是明白无误的。那么,为什么要给马尾打结呢? 介,《广雅》:铠也。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园石铠甲坑发现了相当完整的石马甲 “介”是披甲的证据: 1、“骖絓于木而止”不是“不介马而驰之”的必然结果。骖絓于木而止,《史记·齐太公世家》作“车絓于木而止”,可证并非马尾巴。以“骖马的尾巴”释“骖”,有偷换概念之嫌。  ? 2、以“【馬介】”释“介”,不符合《左传》用词之例。《左传》中没有一处“介”用作结马尾的例证。相反,凡与马或战争相关的“介”,都只能释为披甲。如“乃介而与之乘”(定公十三年)。 3、就《左传》前后或同时的训诂而言,“介”都是训为甲或披甲。 4、通过常识来分析。?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呼曰”的主语是谁? 《史记·齐太公世家》:晋郤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戮,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 《左传》的战争场面描写 有条不紊,繁简得当 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点)——几个战场镜头(线)——整个战争(面) 本课重点字词 疾、病、斃、再 齊晉鞌之戰 《左傳·成公二年》 背景:晋景公争霸 《左传》:(宣公)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徵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於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 《谷梁传·成公元年》:季孙行父(鲁卿)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齐顷公母)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逢丑父 邴夏 齊侯 解張 郤克 鄭丘緩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古代的饮食习惯 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yong1)。朝食的時間大約在上午9點左右(辰时、食时,7点~9点)。第二頓飯叫餔食,又叫飧(sun1)。一般是申時(下午4點左右)。古代稼穡艱難產量不高,做飯費時,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熱一熱吃。現在晉、冀、魯幾省交界的山區還保留著這種每日兩餐、晚餐吃剩飯而不另做的習慣,且多為稀飯。 (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107页)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 傷於矢 被動句,用介詞“於”引進行為的施事者。 絶 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絶,從絲取義。 屨ju4·履·舄xì ·鞋·靴 战国前,“屦ju4”作鞋子总称,“履”作践踏义(“如履薄冰”)、领土义(《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等。战国时,二者并作鞋子通称。从汉代起,“履”取代“屦”,作鞋子的总称。 “舄”,复底厚鞋的总称,多作贵族所用礼鞋,战国后庶民也可穿。 “鞋”,是后起字。“鞋”原是皮鞋或皮底鞋,与草织的或丝麻织的“屨”不同。后来“鞋”与“履” “屨”成了同义词。但仍多用“履” “屨”,唐以后多用“鞋”字。 “靴”,六朝时期的一种胡服 余病矣 病 古代凡是病勢很重,以及因極度的勞累或傷勢很重使得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這裏指傷勢很重。 疾:小病小伤 齊師敗績 敗績:潰敗。 《左傳·莊公十一年》:大崩曰敗績。 《穀梁传·宣公十二年》:晋師敗績。績,功也。功,事也。 《禮記·檀弓上》:“馬驚敗績”鄭玄注:“驚奔失列。”江永:“敗績,謂車覆。” (韩厥)故中御而從齊侯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