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失的射阳湖
最早的射阳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湾内是咸咸的海水,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封住了它和大海的通路,它就变成了内湖。这个内湖有多大,北宋《太平寰宇记》里说,射阳湖阔30丈,长300里,有千里江湖之感的大湖气派。
(一)
射阳湖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曰韩江,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从前吴将伐齐,在北方称霸中国,就从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在城下掘深沟,称为韩江,又叫邗溟沟,从大江往东北通射阳湖,这就是《地理志》所说的渠水。
在此之前,射阳湖有射陂之称。陂,湖泊也。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置盐渎县(今盐城市)。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射阳县。旧时有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的说法,射阳县因地居射阳湖北岸得名。两个县之间隔着一个偌大的射阳湖。汉武帝时,射阳湖是武帝刘彻的四子广陵王刘胥的封地,刘胥是扬州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因想当皇帝,陷入宫廷内部夺权的争斗中,后因国相胜之奏请,将他在射阳湖边的封地分给平民百姓作为惩罚。明正德《淮安县志》上有盐城县地图显示,县东边不远是大海,今天的西塘河再往西不远就是射阳湖。盐城像一只小小的水瓢,孤悬海上,让人担心。
(二)
由唐至宋,是射阳湖的黄金岁月。射阳湖有过作为运输河道的历史,具体的路线是,经山阳渎入射阳湖,由北沙淮河口入海,北赴登莱津沽。津沽就是今天的天津。自然形成的湖泊弯曲蜿蜒,又紧临黄海,遇上大风,宽阔湖面形成的惊涛骇浪,对舟船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东汉建安初年,广陵太守陈登改凿新河,弃射阳湖而走直道。至此,射阳湖结束了加盟大运河的历史。但作为运输的河道依然被使用着。清光绪《阜宁县志》记载,“南通樊良(梁)湖、博芝湖,以承邗沟之水,北通夹耶湖,汉建安中,更西通白马湖,自春秋以迄宋,千有余年,为南北馈运之孔道”。
射阳湖的灾难是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开始的,淮河原来的入海口在云梯关与北沙间,黄河夺淮后,偌大的淮河拱手送出了入海口,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一路抢占河道,一路沉积淤塞,偌大的射阳湖只能等着被巨量泥沙塞满的命运。两淮制置使李曾伯在言及淮东设防时云:“淮东射阳一湖,地跨三州,自上口以至庙湾上下三百余里。所谓湖者,初无澎湃弥漫之势,秋冬之间,不过一衣带水,投鞭可涉。”水退沙停,支河小港,大半壅淤,射阳湖几乎化为平陆。黄河夺淮之后,沿途形成了一个地域极广的黄泛区,众多州县受害,盐城是受害最大的。每逢旱天,湖便变得很浅,每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民间曾流传一首逃亡诗:射阳积雨千村哭,一村无有稻一斛。
(三)
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盐城历史上迎来了一位好官,知县杨瑞云,他是广东海南人,万历七年进士。刚来盐城时,他上书朝廷申请到治水帑金3000两,组织疏浚射阳湖,历时8个月。杨县令深知治水关键在疏而不在堵,因此命人在庙湾新丰市开了一个新的入海口。在杨知县的带领下,万众民工的汗水从阴霾冷冽的寒冬一直洒到骄阳似火的盛夏。疏浚射阳湖竣工后,滔滔河水经庙湾直泻大海。即便夏秋暴雨猛降,百川汇湖,亦无水灾之忧。庙湾,即今天的阜宁县阜城镇。乡民感念杨知县疏浚积淤、增葺堤岸的恩德,将所挑之土垒成土墩,取名杨公墩,并刻碑纪念,碑文为宝应名士吴敏道所撰,碑文是这样写的:
……而杨公挺然以一身总其役,部署丁卒,口授方略,日乘小舟栖泊洲渚间。披寒雪,冒暑曦,至身且病,犹强治事不稍??息……昔《沧州之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旁被。乃今又于杨公见之。盖居民耕者商贾过者靡不望墩而拜,曰,我杨公之赐也……公莅盐五载,十九在工,十一在盐,其所治河盖四五,不直一射阳湖,即令犹请督府重浚之,为千百年计至殷也。
明代山阳人沈柿在《重经射阳湖感呈杨大令瑞云》一诗中赞道:
一自桑麻开活壤,几多篱落接沧州。
羡君千载平成绩,太史重书大有秋。
杨公的同榜,万历二年(1574年)榜眼余孟麟也为此事写过《重开射阳湖记》:
邑大夫杨君至,乃按行隐度,备无遗谋。因议上郡守,郡守上监司,监司行事,凡三反复而白于督府。督府以奏闻,下大司空决笑之,然后报可,而皆不能易杨君之议也。杨君既受事,画地分工,奉其躯与肩负跣驰之众,同其甘苦,疏浚积淤,增葺颓岸,盖合土木、金石之工,而使水得所壑,经始于万历九年正月,凡九阅月而告成。
杨公本人也在此留下诗《青沟雨宿》:
谁怜行役者,三见射阳春。
风雨孤村日,波涛万里身。
云深长似夜,水宿四无邻。
赖有沙鸥在,双双与客亲。
青沟即今天的阜宁县青沟镇。
《盐城大事记》也记下这件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