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又见年画、皮影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冯骥才
老年画新收藏
走在街头,看不出李建国与其他的北京人有什么两样。他早年是技艺精湛的厨师,后来开了几家中等规模的餐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手头有了积蓄,成为京城较早的有车一族。与其他餐馆老板不同的是,他喜爱木版年画。哪天不看几眼年画,他的心里一准儿空落落的。
年画,有人称之为农耕时代老百姓家里的“墙上电视”,深受人们喜爱。当年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等地的木版年画曾行销大半个中国,每逢农历过年,《五谷丰登》、《连年有余》、《门神》、《财神》、《灶王爷》等就会贴满老百姓的家里家外,成为春节民俗的主要标志。走街串巷,看到红红火火的崭新年画,年味就来了。
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到了唐代,又有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现实人物形象的“门神”,两人成了延绵一千多年门神画的传统题材。北宋年间,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版印刷的年画,称为“纸画”。现存最早的年画就是南宋版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俗称“四美图”。南宋李嵩画《岁朝图》,具体描绘了贴门神、贺新春的情景。在宋代已出现着色和套色的年画。延至明清时期,年画走向繁荣,题材广泛,流派众多,艺术上趋于成熟。清道光年间,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年画”就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年画题材广泛,凡带有吉庆内容的风俗生活、新闻轶事、传统戏曲小说的人物故事、仕女、婴儿、山水花鸟及吉祥图案等都有大量表现,一些新鲜事物也总是较为迅速地在年画中得到反映,20世纪还出现过批判揭露丑恶行为的讽刺性题材和描绘政治事件的新闻年画。因为年画是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走入千家万户,采用木版批量印制,作者不留名款而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长期以来没有进入艺术的范畴,更难以进入收藏者的视线。
冯骥才说:“首先将年画视为一种独特文化和艺术并进行收藏和研究的是西方学者。他们从异文化的视角,比较容易看到年画的形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英国人在1800年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木版年画。俄国科学院院长科马罗夫在1896年和1897年在我国东北收集一批年画,并于1898年在圣彼得堡举行展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中国木版年画展。紧随其后便是另一位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我国北方一些年画产地广泛的收集活动。
墙内开花墙外香,并不奇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年画收藏与研究的专业人士,他们以王树村和薄松年为代表,励志耕耘,卓然成家。数十年来,从开始的少数人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年画的艺术分量在逐年加重。2002年10月,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就是从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拉开大幕的,从此,对年画等民间艺术的调查与抢救变成了官方行为,官方、民间一起行动,使一大批面临厄运的民间艺术免遭劫难,艰难地存活下来。
李建国喜欢驾车旅游,正是其中的一次旅游改变了他的业余生活。有一次,他到了河南朱仙镇,在岳飞庙看到了当地生产的木版年画,顿时眼前一亮。“这种民族文化的震撼,是有生以来对我震撼最大的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因为它质朴,表现的全是我内心的东西,是我希望看到的东西。”这次的心灵震撼使李建国从此爱上了年画,当时一下子买了100多张,画里画外对年画有了更深的认识。10多年来,他往返大江南北,收集到了各流派的木版年画5000余张。
2005年春节期间,他从自己的藏品中挑选了200多幅精品,举办了一次个人年画收藏展,展览内容涵盖福寿吉祥、新闻事件、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方面。许多市民前往观看,还可以现场自己印制年画,一些民俗专家看后也给予较高的评价,李建国也从中享受到了收藏的乐趣,领略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他去过多次。不仅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年画作品,也和一些年画艺人交上了朋友,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在李建国的眼里,那些身怀绝技的农民艺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但他们的处境并不让人乐观。“说实在的,年画艺人大部分都在种地呢,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更谈不上奢侈。有一年秋收季节,我到河南朱仙镇去找年画,要找一位姓赵的年画师傅。当时他不在家,正在玉米地里干活,是被他女儿叫回来的,说家里来朋友了,喜欢年画的,赵师傅带一身泥巴就回来了,我们握手时我的眼圈都湿了。”
不仅年画,李建国还收藏了几十套印制年画的木版,其中有一套“富贵有余”的木版,是山东潍坊的年画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