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2007年1月6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傅抱石作品捐赠系列活动在南京博物院隆重开幕。傅抱石生前自刻印71枚、写生画稿290幅、手稿86件(套)等一批极具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的珍品正式入藏南京博物院,联同1979年由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女士代表家人捐赠的365件傅抱石绘画作品,使南博成为国内外名副其实的收藏傅抱石作品最多、最精的文博机构。南京博物院在艺术馆内特辟“傅抱石艺术陈列馆”,陈列、展示抱石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及学术成果,以怀念先贤,激励后进,彰显傅抱石的卓越艺术及傅氏子女、亲属的爱国情怀。
傅抱石 代大师,不但于画于书,而且于书画鉴赏、于画史画论、于艺术教育,都在我国近代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最具创造性的画家之一。
傅抱石原籍江西新喻,1904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家境苦窘。12岁时,在瓷器店学徒,自此开始自学篆刻、书画,刻苦勤奋。22岁时,已有专著《摹印学》行世,1929年又完成《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留学日本,次年在日本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1935年以后,他的书画篆刻,已是情感浓郁、思想深邃、章法独特,自己特有的面貌和风格逐渐显露。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有深刻的理解,往往神系古代风流人物,用绘画篆刻语言,咏叹楚辞、晋文、唐诗中的精神境界。傅抱石对自然、艺术和人生抱有满腔热情,其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摄人气魄和神韵,无疑来自他生命的本真和赤诚。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绘画的传承、改革与创新,勤于创造与探索,他的画作,元气淋漓,境界高逸,举世瞩目,影响宽广而深远。
民国初年,中国画坛风起云涌,有识之士为谋求中国画的革新和延续,运用不同的观念和方法、种种的努力与对策,使画坛呈现出 片蓬勃景象。在新文化影响之下各个画家的创新与沿革呈现了极大的差异,新旧派系的论战纷争抗颉,随著时代脚步的前进,促使了各人更深刻的内省与调适。
傅抱石是这场洪流中力主改革进化的画家之 ,他不仅对传统美术源流有精深的钻研与精辟见解,又东渡日本,见识了明治维新之后文化革新的盛况,更深切体认到民族文化的危机,并抱持发扬国粹的决心,勤勉于绘画创作和理论著述,贡献出可观的成果。
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中曾给予傅抱石极高的肯定和赞扬:“……盖氏之作,系于传统与革新之中独具建树。是故趣味新颖而风格高古。其作品结构雄奇,意境深邃;线条飘逸而挺秀,设色沈毅而瑰丽;用墨浑润、用笔苍劲;写人物表情入神,呼之欲出;写山水变化万千,穷宇宙造化之秘,实开我绘画之新纪元。”此论写时傅抱石44岁。傅抱石坚毅勤勉过人,终其一生留下大量的绘画作品约三千余件,此外有关美术史、美术理论之著述也多达一百五十多篇(册),约二百万字,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大批可贵的智慧财产。
傅抱石的绘画兼纳了传统文化渊源,美术史论的研究成果,从日本画获得的灵感,以及从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历练与感受等特质。傅抱石绘画创作的表现方式,不论在技巧、内容、用具材料各方面均与古人或同代人相对有所不同,这并不是说这一切均是抒发己意之独造,而是傅抱石能广纳各种资材,共冶一炉,熔化而成自己的向目。
傅抱石在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领域的成就是与其革新分不开的。傅抱石出身贫困,于书画无所师承,正由于此,他方能兼收并蓄,不囿于家 派,终而至于集古今之大成,登一代之高峰。他在60年代初曾有“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这样顺应时代发展的观点,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创新的同时,对民族优秀的绘画传统也充满了自信:“中国绘画既有这样伟大的思想,真可以伸出大拇指,向世界画坛摇而摆将过去,如八无人之境一般!”这也是傅抱石被人引用甚多的观点。傅抱石对传统绘画的研习是以对顾恺之及石涛的研究作为起点的。自20年代初,他便开始了对中国画传统的梳理,着手编著了《苦瓜和尚年表》、《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中国绘画思想的进展》、《明末四奇僧》、《恽南田》、《中国绘画“山水”、“写意”、“水墨”之史的考察》、《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六朝时代之绘画》等一系列研究文章和专著,尤其对于石涛更是推崇备至,他系统地编写了《石涛生卒年考》、《年谱稿》、《丛考》、《再考》、《三考》,直至《石涛上人年谱》出版,前后跨越13年,所费精力是可想而知的。石涛是明清之际山水画革新派的代表,他的画得自然造化之魂魄,其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之论,深深打动了傅抱石。
傅抱石是一位一生追求创新,与古人争头地的画家,但他尊重古人,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擅变、求新者必是擅学者。傅抱石对古代画论的研究,善于取其精髓,赋予新意。他在论述六朝时宗炳、王微的《画论》时说:“他们明确地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是‘畅写山水之精神’――即要求体现自然内在的精神运动和雄壮、美丽而又微妙的含蓄,认为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