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带盖梅瓶赏析.docVIP

元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带盖梅瓶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带盖梅瓶赏析   在千姿百态的古陶瓷器型中,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敛胫的梅瓶,可说是最具东方神韵的陶艺器型了。由于梅瓶造型俊美挺拔,轮廓线圆润流畅,在很长时间内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瓶类器型之一。梅瓶定型于宋(时称经瓶,即酒瓶),历元明清各代,虽造型略有变异,但轮廓不变,特征未改,深受人们喜爱。   1980年秋,赣中高安市锦江南岸的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元代珍瓷240件(清理时为239件,后追回散失的一件),其中发现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瓷23件(青花瓷占19件),震惊了陶瓷考古界。令人惊喜的是高安窖藏竟一下子出土了6件标有序号的青花大梅瓶,这6件青花梅瓶每件附盖,端庄雅致,堪称典型的“至正型”青花瓷珍品。每件器盖内壁和器底分别墨书“礼”、“乐”、“射”、“御”、“书”、“数”6字,这6字即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其中“礼”、“乐”、“射”、“御”为大艺,“书”、“数”为小艺。这里用“六艺”作为编号,主要是使瓶与盖能对号相合,不致张冠李戴。在梅瓶上书以“六艺”,给器物本身增添了文化氛围,提高了品位,更显其高雅。根据数百件罕见的窖藏瓷器珍品及墨书“六艺”编号,可以推知窖藏主人绝非一般等闲之辈,应是一位长期受当时封建传统教育且深笃“六艺”的达官贵族。   所出6件青花梅瓶造型、胎釉、尺寸等相差无几,为同窑产品。按青花装饰纹样可分为二型,一为青花牡丹纹梅瓶,一为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梅瓶。本文着重介绍后者。      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梅瓶一式4件,编号分别为“射”、“御”、“书”、“数”。连盖通高48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14.1厘米,梅瓶造型为小口,宽唇平折,短颈,丰肩敛足,平底(底沿刻饰宽沿圈足,甚浅)。器上覆宝珠钮华盖,上窄下宽。盖内与器底无釉。采用传统拉坯法制胎成型,以均匀增大的比例,自底向上分五节提拉至肩。这是元青花特有的拉坯工艺,是识别元青花的标志之一。此梅瓶胫底的裂隙就是梅瓶分段工艺留下的痕迹。器底露胎有“窑红”,附有不规则釉斑,底心见粗糙旋削痕(这些当年制作时的不慎之迹,已成现今识别“至正型”青花瓷的重要特征之一)。盖内塑一短插管,插管上粗下渐收,当器盖上罩时,插管就牢牢固定住瓶口,不致左右晃动和滑落。   全器施青白釉,除盖内与器底无釉,器内壁亦不浸釉。不加修胎,全器分5节组成,器底另接,手感明显。胎体坚实,釉汁晶莹,青料浓艳、青翠。积釉处有深色铁锈斑,并有凹陷现象(这也成为鉴别元青花的重要标志之一)。釉下以青花装饰,盖外壁绘以宝莲纹,以八片开光围饰(由卷草、变体莲纹结合而成)。器身自上至下用弦纹间隔,分饰三组图案。   第一组肩饰为缠枝牡丹穿凤纹,若干朵盛开的牡丹围绕瓶肩一圈,其姿或仰,或俯,或散,或团,无一雷同。枝叶缠绕、婉转互衬,仪态万千。其间所饰的一双张开双翼的凤凰,轻姿翱翔,周围的牡丹枝叶郁郁葱葱,造成一种凤凰在百花丛林中穿舞之态势及“国色天香春满园”之意境,既壮美又幽丽。   牡丹,雍容华贵,绚烂秀丽,人见人爱,为群芳之首,众花之王。唐代李正封《咏牡丹》诗有“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之句,为当时最传牡丹之神的诗句,故誉称牡丹花为“国色天香”。牡丹是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瓷器上盛行的纹饰,但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已突破前朝只停留在正视或侧视两种形态,所以即使在同一件器皿上所饰的牡丹也是婀娜多姿,各呈异彩。瓶肩上所绘饰牡丹的种种媚态,宛若使人闯进了一处万紫千红的牡丹园,令人目不暇接,大有舒元舆《牡丹赋》所咏的意蕴,“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跌,哑者如醉……”。   凤凰,相传为鸟中之王,与牡丹一样具有王者风范。古代传说,每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认为凤凰为祥瑞之鸟。《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瑞鹰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故凤凰有神鸟、仪禽、来仪等美名。在万紫千红的牡丹丛中添上轻姿穿翔的凤凰,更富奇丽景观,给人遐思无限。“笔补造化无天功”,自然界中的大千之美,经过艺术家的笔补造化,才有可能成为寓意深刻的艺术佳作。追求意蕴之美,正是元青花瓷器又一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二组腹饰为祥云腾龙图,即云龙纹。龙与祥云也是我国传统典型装饰纹样。龙,鳞虫之长,从人类最早对龙图腾的崇拜起,龙就被国人神化,誉为祥瑞。自古以来一直被尊奉、景仰、崇拜,以至迷信,最终演化为常用的装饰题材。但作为装饰纹样,龙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着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到成熟的过程。即由粗糙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华丽,不断渐进和美化的过程。到了元代,正如梅瓶器腹所饰,龙的造型更为壮美,龙体更加修长、屈曲。这件梅瓶上的龙纹就具有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龙头上昂,两眼正视,张口翘舌,双角后伸。细颈疏须,曲腹蛇尾,背鳍整齐,龙鳞细密,肘毛细长,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