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清原县红透山铜矿TEM法找矿应用.docVIP

辽宁省清原县红透山铜矿TEM法找矿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清原县红透山铜矿TEM法找矿应用

辽宁省清原县 红透山铜矿TEM法找矿应用 前 言 红透山铜锌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累计探明铜金属量30余万吨,采拓深度达1000米以上,600米以上部分三分之二以上的储量已被采出,外围6个小型红透山式矿床相继采完闭坑,属资源严重危机的矿山。 为解决该矿山的资源接替问题,中国冶勘一局物探队与有色桂林地研院合作,由1988年至1992年,深入开展了TEM法有效性试验和生产研究。在红透山短轴背斜周边7.5km2范围内,发现8个呈环带状分布的TEM异常,其中Ⅰ号异常为红透山主矿体向南东侧伏的响应,Ⅱ号异常经验证为深隐伏矿体引起,该矿床的发现,使红透山矿的资源量增加了一倍。 第一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红透山矿区位于华北地台铁岭—靖宇古隆起北缘,区内除红透山中型矿床外,还有其他六个小型红透山式矿床(均已采完)及众多的矿点,依照它的分布划为三个矿带(图1),南矿带(也称树红矿带),其中有红透山、树基沟、东南山和西北山矿床;北矿带,其中有红旗山矿床;东矿带,其中有张胡沟和稗子沟矿床。 矿床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花岗岩—录岩带中,经原岩恢复,原岩具有多旋回火山喷发和沉积岩石双重性质,物质基本上来源于古火山。这些老变质岩中,铜锌丰度高出克拉克值数倍,具有形成铜锌矿床的物质基础。老变质岩又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大面积的钠质、钾质混合花岗岩和不同形态的条带状混合岩及大量的长英物质和石英脉。由于花岗岩化作用,从老变质岩中逸出大量铜锌金属。而本区地史悠久、构造非常复杂,为这些金属离子的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种地质背景表明红透山矿所处的清原地区地质规律明显,矿源丰富,有已知矿床(矿点)百余处,90%以上属红透山型,是寻找红透山式矿床的最有望地区。 第二节 矿区地质 矿区地层、古老的褶曲、剪切裂隙构造及花岗岩化是控矿的主要地质因素。 一、地层控矿 矿床地层主要是鞍山群红透山组老变质岩系,由老到新划分为六个岩段三个含矿层(图2): 1.SH1以黑云母斜长变粒岩为主,见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化,称下部含矿层。 2.SH2以厚层状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称下部角闪石岩层。 3.SH3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组成的“薄层互层带”,是红透山型矿床的主要含矿层。 4.SH4以厚层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称上角闪石岩层。 5.SH5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混合岩化普遍较强,见有较强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化,局部地段有工业矿体,称上部含矿层。 6.SH6以柘榴石、直闪石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称直闪石岩层。 以上地层控制了红透山型矿床的空间分布,“薄层互层带”是矿体的近矿围岩。 二、构造控矿 主矿体赋存于岩层急转弯部位、褶曲构造核部和构造交叉部位,这些构造控制矿体的延深,使主矿呈柱状以切层和穿层产出。支矿体与主矿体(矿柱)相连接,受剪切裂隙控制,使矿体呈似层状,以顺层产出。上述支矿体延深小于主矿体。 三、花岗岩化 花岗岩化的热能使原岩中金属逸出迁移富集,在混合花岗岩“岩舌”倾没部位易形成矿体。岩体外倾,岩层里斜矿被岩体兜底,矿矿规模较小,如树基沟矿;而岩体内倾,岩层外斜,矿体延深大,规模也大,如红透山矿。 四、矿体特征 矿床属铜锌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为致密状和浸染状两种,后者很少构成独立工业矿体。矿石与围岩界线清楚。 矿体有黄铁矿(50%以上)、磁黄铁矿(20-30%)、黄铜矿(1-10%)及闪锌矿(1-15%)等四种主要金属硫化物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磁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金红石和赤铁矿等。非金属矿物较复杂,以透闪石、绿泥石、石英为主,含少量方解石。伴生组分有:金、银、镉、硒、钼、镓、钴等。 矿体围岩蚀变不发育,最厚蚀变不超过25米,主要为透闪石化、硅化、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滑石化和碳酸盐化等。 红透山矿床共发现大小矿体,矿染32个,够工业价值者仅8个,其中Ⅰ号和30号矿体占总储量85-90%。Ⅰ号矿长500-600米,厚10-30米。30号为盲矿,长250-300米,厚10-20米。矿体为一复杂脉,可分为矿柱和矿脉,矿脉是柱上、下侧及左、右边的分支脉,Ⅰ号矿的柱长70-110米,宽20-40米。矿柱上部呈“音叉状”往南西侧伏,下部变成“工”字型,转向南东侧伏。矿延深发生逆时针旋转,延深大于1200米。 所谓红透山式铜锌矿,系指产于太古界鞍山群老变质岩中,矿石以致密为主,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围岩蚀变种类少,范围不大等特征的富含铜、锌、硫矿床类型。成因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属火山喷气,经区域花岗岩化热液再造类型。 第二章 地球物理特征和铜矿地球化学元素 三十余年来,红透山地区投入了大量的物化探工作,其中1∶5千比例尺的面积性工作累计达百余平方公里。相应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相较详细,但矿床这些特征却很简单。 第一节 地球物理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