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郭昌誉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存在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因而,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方式,重新定位德育的目标,设计德育的内容,开发德育的渠道,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利与弊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学校;德育
开放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学校德育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而且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去重视和发展网络事业。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认真研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使网络为我所用,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此,笔者主要从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利与弊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开放、交互的网络,使学校德育得到了拓展与突破
1.学校德育的内容得到了扩展
传统的德育工作,有一群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以及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以此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无疑有力不从心之忧。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便有所收获,这对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精神都大有禅益;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在一个互动的网络世界里,学生自愿交流自己的心得、互相给对方鼓励,网络必将成为学生的“心灵之家”。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网上资源,查阅各地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具体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增加和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2.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学生上学时间,由“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渗透来开展。如今,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的支持而得到了延伸,不必局限于上学时间,也不再拘泥于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以更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个性化德育教育。网络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繁杂的工作,而且网络上的资源无穷无尽,这给跨世纪的青少年提供了取“百家之长”的机会。所以,网络为德育工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二、共享、虚拟的网络,向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虚拟的、丑恶的“网络信息垃圾”容易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健康正常的轨道。开放的网络就像敞开的窗户,带来了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也让苍蝇毫无阻拦地破窗而入。它的开放性,让人们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电脑病毒的泛滥却让人们始料不及,像没有预报的台风,一轮又一轮地横扫世界知名的网站。由于网上信息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人们可以匿名地接受和传播任何信息,打着先锋旗帜不负责任的各式奇谈怪论比比皆是。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充分迎合阴暗心理,所有的内容低级趣味;有的网站则赤裸裸地兜售着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面对网络世界诸如此类的“洪水猛兽”,精力充沛、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喜欢追求刺激、想象力丰富的青少年无所适从。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尚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还未完全懂得取舍之道。在学校的正面教育和网络垃圾的这场正邪交战中,学生思维容易偏离传统的轨道,出现较多的“网迷”,甚至是网络垃圾的制造者和迷恋者。
2.网络陷阱导致部分学生深陷网络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网络癖”和“网络上瘾”严重危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网上交际成瘾、色情成瘾、游戏成瘾和信息成瘾。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下网时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一些学生痴迷“网络游戏”,学习不专心,作业不想做,逃课逃学、厌学辍学现象屡有发生。许多教育、心理专家指出,网络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
三、兴其利,去其弊,认真研究策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1.学校管理应当重视工作的前瞻性,加强“预防治理”
(1)研究上网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