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羁留病科诈病研究及3例病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羁留病科诈病研究及3例病例报告
韩文雅 李孜孜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lt;羁留病科gt; 广东珠海 51900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14-02
诈病又称伪病、装病,就是病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伪装、夸大或隐瞒各种疾病表现,其中包括无病伪装成有病,轻病伪装成重病,重病伪装成轻病,有病伪装成无病等各种异常行为[1]。
羁留病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联合珠海市公安局为救治患有传染病或其他较严重疾病,且看守所因监管条件有限暂不予收押的犯罪嫌疑人而共同建立的。部分嫌疑犯为逃避司法打击,达到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甚至免于刑事判罚等目的,故意伪装或夸大病情,形成了诈病行为,工作中需仔细鉴别,避免误诊。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工作中遇到常见的诈病行为及3例典型病例报告,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
羁留病科自2007年成立至今共救治600余人次病患,其中包含外伤、结核、肝炎、艾滋病、梅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等疾病。工作过程中,常有病患存在夸大病情、伪造疾病,或隐瞒疾病等诈病行为,现将常见的诈病行为总结如下:
1.伪装疼痛 此为最常见的诈病行为,自诉全身或某部位疼痛。如头痛、胸痛、心绞痛、胃痛、腹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等。常可见患者主诉和体征不符,仔细观察患者无痛苦面容、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大汗、腹肌紧张等疼痛表现,同时通过行心电图、胸片、腹平片、血常规等检查可鉴别,检查结果明确为诈病后,语言暗示患者,检查结果无大问题,其自知诈病被揭穿,症状可缓解。
2.伪装发热或发热伪装无热 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摩擦体温计,或倒甩体温计使温度计上升,通常发热必伴有心率快、疲乏等全身症状或咽痛、咳嗽、腹痛等感染症状而诈病没有,且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发热伪装无热工作中较少见,曾有一例艾滋病患者,通过甩低体温计伪装无热,但查体见有心率快、手触皮温升高。通过严密观察患者测体温的过程或使用耳温计可明确是否为伪装。
3.伪装肢体阵挛或癫痫发作 患者常突发肢体阵挛,或癫痫发作状,呼之不应,四肢强直抽搐甚至咬伤舌头。此类患者多于医护人员到场观察准备注射药物时自行缓解,夜间无发作,无躯体摔伤,观察录像可发现其发病前会先观察周围无人后再扶着物品然后倒地抽搐,经暗示告知监控可看到发病过程,或告知发作为防止咬伤舌头需塞拖鞋后未再发作。
4.伪装运动障碍或瘫痪 表现为诉半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查体不配合,肌张力正常,完善头颅CT或MRI检查、肢体肌电图等检查,结果与症状不相符,观察日常生活可发现无人时或睡眠时患侧肢体活动正常。
5.伪装出血 有患者伪装咯血、呕血或便血,仔细检查口腔可发现故意抠破或咬破的粘膜,行胸片、胃镜、肠镜检查未见异常,部分患者拒绝行胃肠镜检查,告知患者检查结果无异常,若仍持续呕血或咯血则需禁食补液,便血需灌肠,必要时可能需手术治疗,患者多自述症状已缓解,无需进一步治疗。
6.伪装精神病 表现为突然胡言乱语,装疯卖傻,行为异常,有攻击倾向或模仿木僵状态等。但观察发现在夜深人静或无人看见时,一切恢复正常,或偷偷大吃大喝,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担心药物副作用患者承认为诈病。
3例典型病例:
病例1:疑犯男,19岁,多次出现抽搐样发作,发作时牙关紧闭,双眼向一侧凝视,四肢强直抽搐,轻度咬伤舌头,喷饭粒,查头颅CT/MRI、脑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监控录像,发现其发病时双手扶墙倒下,请神经内科及心理可会诊,考虑诈病可能,即告知患者,检查无异常,若再次发病为防咬伤需塞拖鞋,患者未再发病,考虑诈病诊断明确。
病例2:疑犯男,51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麻木8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查左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查头颅CT/MRI未见异常,即告知患者,检查结果无异常,肢体运动可正常,若长期不活动,则会形成废用性萎缩。患者即表示,入院后症状已明显缓解,已可以正常活动,再次查体四肢肌力均正常,即诊断为诈病。
病例3:疑犯男,53岁,诉摔倒后左下肢疼痛伴无力4月余。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腰椎4/5棘突压痛明显,右腿直腿太高试验(+),加强试验(+),左腿未配合。入院后查双下肢肌电图示神经性受损(左侧腓总神经、左侧胫神经不全损伤),观察患者睡眠时左下肢可正常屈曲、伸缩,告知患者检查结果虽有轻度异常,但不至于完全不能活动,指导其使用拐杖,即可柱拐行走,故考虑患者存在夸大病情诈病行为。
讨论:
诈病不是一种精神病,而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有意识的模仿或夸大疾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缬沙坦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doc
- 缬沙坦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doc
- 缬沙坦与黄葵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doc
- 缬沙坦和依钠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doc
-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 缬沙坦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doc
-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doc
- 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的临床疗效研究.doc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oc
- 缬沙坦对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