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析
陈昭玖周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
务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
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建设,又注重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
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对于农村人口占
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江西省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
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紧迫。
一、江西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分析
近年来,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较
快增长,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农民增收困难、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新问题。江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
应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江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
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
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
·367·
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
村。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尤其
是近几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
步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比,江西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
不齐、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等。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
势,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
途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是顺应江西农村发展的需要
根据2005年6月对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全南县、信丰县
和新余市的分宜县等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表明,
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普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对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率为92.3%,要求改变农村面貌的愿
望强烈。大家认为,目前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多数农村的人居环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交通不
便、饮用水不安全、人畜混居、不讲公共卫生、房屋建设侵占良
田和杂乱无章,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赌博、迷信等现象比比
皆是,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教育条件较差等等,而这些年城市建
设日新月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外出打工
人员带回来的思想冲击下,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善自己的居住生
活条件,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新农村建设正是全面改
善这些农村薄弱环节的契机,应该积极开展。有的认为新农村建
设早就应该开始,比如在村镇规划建设方面就严重滞后,如果当
年农村建房热开始之前做好,就更能保护耕地,避免房屋拆迁难
题,因此应亡羊补牢,加快建设步伐。有的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
方式和价值观念,是继土地革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三次
革命。
·368·
其他问题研究
(三)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
1.积极深入的宣传形成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全省
各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
围。如赣州市的赣南日报、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赣州电视台推
出了《新农村建设在行动》、《县(市、区)委书记谈新农村建
设》、《新农村建设有奖征文》等栏目,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
传面;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传单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热情;摄
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片并制作光盘4500张,免费发到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