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意象考释——再论古典文学中“墙喻”的阻隔功能研究.pdf

“红杏出墙”意象考释——再论古典文学中“墙喻”的阻隔功能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期 阅 江 学 刊 No.1 2015年 2月 YuoiangAcademicJoumM Feb.2015 · 审 美 文 化 研 究 (植 物 审 美 专 辑 ) · “红杏出墙”意象考释 再论古典文学中 “墙喻的阻隔功能 纪永贵 (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摘要:“红杏出墙”是当今世俗生活中一个广为人知的俗语,它的意义指 向非常明确,即已 婚女子婚外情的象征。这个意象首先出现于中晚唐诗歌,诗人先是发现各种事物都有冲破围 墙的迹象,后将视角集中到杏花之上。 “红杏出墙”经历了 “红杏”突破 “自然之墙”、“礼教之 墙”、“法律之墙”三个阶段。从唐至宋,有许多诗人都描写过 “红杏出墙”的意象,到南宋,叶绍 翁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一个经典,影响了后来人们对此意象的理解。 在唐宋诗词与元明戏曲中,虽然杏花意象逐渐有女性化倾向,但 “红杏出墙”仍然只与生命与 自 由相关,尚未附着已婚女子情感出轨的意义,这一义项的转化是从明清小说的暗示开始的,到 了20世纪才演化为一个有明确所指的俗语。从唐宋诗词的诗意创设到近现代的世俗混同,这 一 意象的意义转换成为传统文化品格 降低的一个例证 。 关键词:红杏出墙 ;阻隔;婚外情;法律之墙 ; 中图分类号:GO7;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5)01-0123—12 收稿 日期:2014—10—01 作者简介:纪永贵,男,博士,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 “红杏出墙”是当今世俗生活中一个广为人 折扣了,因为婚外恋情已成稀松平常之事,所以大 知的俗语,它的意义指向非常明确,即是已婚女子 多数情况下,倒不必用上这个文雅的历史故典了。 婚外情的象征。在感情色彩上,它无疑是一个受 这个创 自唐代的诗歌意象之寓意经历了三个 到道德原则谴责的行为,对于旁观者而言,则是一 发展 阶段。首先是发掘其本义,突破 “自然之 个令人幸灾乐祸 ,或者说是颇有八卦和讽刺意味 墙”,即展露生命活力不可遏制的特性,同时也是 的事件 。 美学理想的一次闪光 ,植物 的这种努力与成果受 这个俗语与女性情感外溢相对应,主要来源 到诗人们的广泛称赞;第二阶段是突破 “礼教之 于元明清时代的戏 曲小说,至民国时期,已经成通 墙 ”,开始附着一层新的象征意义,即未婚男女突 俗之语。女性追求情感 自由和婚姻观念之间的矛 破礼教之大防而私结姻缘,仍然具有正面意义;第 盾冲突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酵,同时也为世俗世 三阶段是突破 “法律之墙”,到了近世,它成为已 界带来新奇的看点。至而今,“红杏出墙”一词不 婚女子情感外泄的代名词,则其积极意义已经消 用解释,其义尽人皆知,但是其新奇意义已经大打 失。因为墙对于茂盛的植物与受到礼教束缚的男 123 阅江学刊:2015年 第 1期 女青年而言,是一道苦闷的枷锁,而对于婚姻与家 钱钟书先生以 “倒推 ”的方式追溯 了这个意象组 庭而言,这道 “法律之墙”是社会稳定与社会责任 合一路发展的线索:叶绍翁一陆游一张 良臣一温 的保障,因为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 庭筠一吴融一李建勋,一共五个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