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写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以建国后“鲁迅研究”为例研究.pdf

“重写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以建国后“鲁迅研究”为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4卷 第 6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4 NO.6 2014年 12月 JOURNALOFLIUZHOU VOCAT10NAL & TECHNICAL COLLEGE Dec.2014 [文学/语言/文化研究] “重写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 — — 以建国后 “鲁迅研究”为例 王 锐 .肖振宇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从 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开始 。关于 “重写文学史”的研究 日渐高涨,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而以鲁迅研究最为突出。本 文 旨在通过 “重写文学史”潮流中鲁迅研究的实例,来反思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方向。为 “重写”这一永不 终结的命题做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重写文学史;新文学史观;鲁迅研究;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1084 (2014)06—0038—04 从 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创新座谈会”开始 .到 1988年 由陈思和、王晓明 一 、 “重 写文学史”是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 主持的 《上海文论》开辟 “重写文学史”专栏 , 必然 由此 引发 了 “重写文学史”的热潮。在引进西方 建 国以来 .对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因其所 理论和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背景下 .文学史研究 处的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使得文学史的撰写工 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上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 作一直处在政治思想史的笼罩之下 .庸俗社会学 和空间,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性 、审美性和当代性 和流行的阶级社会意识成为衡量一切文学现象的 的关注。新时期的文学史研究是对 旧模式、旧观 标准 ,文学的审美属性被边缘化 ,甚至被遗忘, 念的突破 .是对新观念 的寻求和新理论的建构 。 人们无法感受到主体对文学富有激情和个性的独 当代文学研究者们经过轰轰烈烈的讨论之后 。要 特感悟与领会 :文学史成为政治的附庸 。一切唯 求回到文学本体①本身来反思。在 “重写文学史” 政治和阶级斗争马首是瞻 .也使文学史拥有 了相 的运动 中.实践本身 的问题显现出来 ,突出为两 对 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 ,文学史对作家作品 个问题 :一是以文学性、审美性来取代政治性的 的定位几乎成 了衡量文学作 品好坏 的标准 :中国 时候 .却又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政治形态 (对沈从 现当代文学特殊的敏感性.一直是社会阶级斗争 文、张爱玲定位的时候 ,就是显示 了这种非政治 的晴雨表 .在十一届三 中全会之前 ,对阶级斗争 性 。提升了他们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这种显现了 的畏惧心理一直存在 . “全会 ”召开之后 ,虽然 反政治性的实践 ,也是另一种政治性);二是遮蔽 从政治层面得到正本清源.但是人们对文学史的 性 在 “重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