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单取代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docxVIP

香豆素单取代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豆素单取代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研究论文·3香豆素单取代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任振,席海涛,缪春宝,孙小强(江苏工业学院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213164)摘要:以72羟基242甲基香豆素为原料制得两个香豆素衍生物(2a和2b);2与蔗糖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香豆素单取代蔗糖衍生物(3a和3b),其结构经1HNMR,IR和LC2MS表征。3a和3b均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且荧光强度对pH的变化较为敏感,可选择性地识别Fe3+。关键词:香豆素;蔗糖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性能;阳离子识别;合成文章编号:100521511(2010)0520555204中图分类号:O629.11文献标识码:ASynthesisofMono2substitutedSucroseCoumarinDerivativesandTheirFluorescencePropertiesXIHai2tao,MIAOChun2bao,SUNXiao2qiangRENZhen,(KeyLaboratoryofFineChemicals,JiangsuPolytechnicCollege,Changzhou213164,China)Abstract:Twocoumarinderivatives(2aand2b)werepreparedfrom72hydroxy242methylcoumarin.Twonovelmono2substitutedsucrosecoumarinderivatives(3aand3b)weresynthesizedbythereac2tionof2withsucrose.Thestructureswerecharacterizedby1HNMR,IRandLC2MS.Theresultsshowedthat3aand3bexhibitedstrongfluorescenceintensitywhichsensitivelychangedwithpHandcanselectivelyidentifyFe3+.Keywords:coumarin;sucrosecoumarinderivative;fluorescenceproperty;cationidentification;syn2thesis近几年来,以蔗糖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生物途径开拓蔗糖非食品用途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加[1~3]。瑞典糖业公司开发的生物活性碳水化合物可治膀胱炎,日本C.S.KK制药公司开发了硫糖铝,英国塔莱公司开发的蔗糖酯洗涤剂,美国Kelco公司开发的黄原胶等,都已投入商业化生产[4]。以蔗糖为原料加工的产品,最大优点是无毒、安全性好,符合当前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6],而且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是很好的荧光增白剂、激光燃料、荧光探针和非线性光学材料[7,8]。本文以蔗糖和72羟基242甲基香豆素(1)为原料,通过蔗糖的酯化和醚化反应[9~13],成功的合成了新颖的具有荧光功能的单羟基取代的蔗糖香豆素酯(3a)和单羟基取代的蔗糖香豆素醚(3b,Scheme1),其结构经1HNMR,IR和LC2MS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3a和3b均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且荧光强度对pH的变化较为敏感,可选择性地识别Fe3+。3收稿日期:2010203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资助项目(C作者简介:任振(1984-),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通讯联系人:孙小强,博士,教授,E2mail:xqsun@jpu.edu.cn—556—合成化学Vol.18,20101实验部分醇100mL和KOH1.4g(25mmol)的水(5mL)溶液,搅拌30min后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20mL(255mmol),滴毕,于55℃~60℃反应3h。倒入烧杯中,加水至不再析出白色沉淀为止,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2b2.62g,产率56%,m.p.124.0℃~125.0℃;1HNMRδ:1.1仪器与试剂XT42100X型显微熔点仪(温度未校正);BrukerARX2500MHz型核磁共振仪(DMSO2d6为溶剂,TMS为内标);FT2IR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岛津LCMS22010EV型液相色谱质谱仪(LC2MS);VARIAN2CARY型荧光光谱仪(293K,λex=315nm,激发电压600V,激发狭缝5nm,发射狭缝为5nm)。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7.71(d,J=8.8Hz,1H,ArH),7.02(s,1H,ArH),7.01(d,J=8.8Hz,1H,ArH),6.22(s,1H,CH),4.48(dd,J=10.0Hz,2.5Hz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