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训练 PPT
动作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感觉知觉:0~2岁 姿势动作:0~3岁 沟通互动:2~4岁 基础认知:4~6岁 生活技能:5~8岁 心理情绪:6岁以上 社会适应:7岁以上 动作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的发展如同搭积木一样…… 社会 交往 概念 形成 空间 认知 去自我 中心化 精细 动作 粗大 动作 婴幼儿 动作发展 心理发展 生理 发育 身高 体重 头围 胸围 牙齿 骨骼 大脑 肌肉 意识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言语 情绪和情感 动机和需要 能力和人格 视崖实验 主动与被动活动的小猫 体能训练与儿童的身体素质 桥梁和纽带 凯伯的学习阶段理论 重要的知觉-动作系统 思考:先建设能力还是先统合发展? 感觉统合与运动训练的不同: 动作与心理发展 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动作与运动视觉的发展:眼睛提供的信息可引发个体对自我动作的感知,并提供了姿势控制的重要信息。 EX:走或跑过某一地方,视觉的连续移动 动作与深度知觉的发展:早期的动作经验使深度知觉的发生、发展成为可能,而促使深度知觉发展的是能动的动作经验,而不是被动的经验 EX:视崖现象,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小猫 会爬的孩子有惧怕的心理,能够意识到视崖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危险意义 主动活动的小猫放在视崖上对深滩一侧有逃避反应 (二)实操层面 现实需要:几类特殊儿童的动作问题: 脑瘫儿童:突出 智力障碍儿童:慢、笨拙、不灵活 孤独症儿童:复杂 几个分析:以孤独症儿童为例 分析1:站姿:从学生的身体本源出发 分析2:情绪:稳 分析3:行为:连结作用 分析1:站姿 为什么总要靠着,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站不住,站不稳? 力量不够 腰 背-腹 腿 大腿-弯曲 躯干不稳 上肢 前提:躯干稳定+功能训练 哪的不够? 怎么办? 怎么练? 外在表现 部位 动作 后背没劲,腰挺不直 背部 练习挺背 腹部 练习弯曲 腿没劲,站不直 大腿 练习蹬直 股后 练习曲腿 扭,站不住,站不稳 稳定性 核心稳定 上肢晃,胳膊没劲 前提:躯干稳定 上肢力量 撑、屈、伸、举、托…… 最弱、最难 伸直与弯曲? 核心稳定? 顺序? 上肢怎么练? 分析1:站姿 这就是我们一个动作教师思考问题的过程,从身体的本源出发,分析他们存在的这些或那些问题,找到那些问题行为背后,他们身体上的原因,而这些,也往往是根本。 是淘气?是故意?还是他真的不能? 分析2:情绪 孤独症儿童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分析: 未被满足 、不被理解、不会表达…… 敏感/迟钝、不当行为被制止、身体不适、过敏…… 脾气大、不舒服、不痛快、“事儿多”又不被尊重…… 个体与外界——身体原因——个性品质 分析2:情绪 从哪方面入手?根源在哪? ABA、沟通训练、情绪放松、感统、心理干预…… 训练——自身运动控制能力被提高——身体舒服——敏感/迟钝缓解或中和——更舒服——防御等级降低——情绪缓解——沟通互动及教育教学成为可能 训练必须有效!如何做到有效? 分析3:行为 为什么总爱转圈、晃动,为什么手总是闲不住,为什么指令不执行,为什么手眼不协调,脚眼不协调! 手眼不协调 脚眼不协调 指令不执行 频繁晃动,自我刺激 手-眼睛 动作--视觉 脚-眼睛 听觉--动作 听-反应 本体感 前庭觉 --动作 本体 前庭 分析3:行为 这就是教师与训练师相比,多想,多做的工作。 一方面,看到孩子们身体上切实存在的问题,提高基础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关注“动作-感知觉” “动作-行为” 动作 感觉 动作 知觉 知觉 动作 动作——心理 心理——动作 思考与讨论 动作与其他能力的发展 动作与认知:动作是如何实现与认知的相互促进的? 动作与语言:以动作带语言,以动作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动作与情绪:为什么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中加入动作训练后会情绪稳定? 动作-情绪-沟通互动几者之间关系如何? So, 为什么上运动训练课? AU学生确实存在机体层面的问题,其他干预手段难以处理(感统、音、体、美、数、语、箱庭、游戏等活动类) 在校1—2年以内的AU学生很难进入课堂状态,教育教学难以渗透 运动训练课针对解决三方面问题。为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开展及学生的全面身体发育打下基础。最终使AU学生的不足得以弥补,“特长”得以展现 感知觉、粗大运动为认知等发展的基础 三、上什么: 孤独症儿童的运动训练 三、上什么: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训练 动作的相关知识 方向?顺序?阶段? 人体的动作控制及主要肌群 正确的“中庸”控制 人体的主要肌肉及功能 一名动作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动作发展的一般知识 先天的反射性动作 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该消失的时候要消失 几个著名的反射性动作 粗大动作: 伸直控制-弯曲控制-侧弯-旋转 精细动作 动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