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试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学试验

(1)根据实验甲判断背根的功能是 。 因为 。 (2)根据实验乙判断腹根的功能是 。 因为 。 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沿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传入功能 传出功能 甲:在第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乙:在第二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 实验设计题型 类型: 1、选择方案 2、完成步骤(已有设计框架,并有部分步骤) 3、给出条件,设计方案(如已知原理、试剂、材料) 4、只给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全开放性设计题) 依据实验目的,来设计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的试题。 实验设计题型应对策略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精心地策划实验方法。 4、严格地设置对照实验。 3、合理地设计操作过程。 5、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 6、简明地组织语言文字。 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说; 试管(或烧杯,水槽等)要给予编号,如A、B或甲、乙; 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 例5:(2003春考)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1、方法步骤: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 例5:(2003春考)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爱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 光是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 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 实验改进、改错题型应对策略 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 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  ①漏做或顺序颠倒某个实验步骤。 ②操作方法错误。 ③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④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⑤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 ⑥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⑦实验能否顺利完成。 ⑧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 [1]按此步骤不能得出以上实验结论。 [2]a.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进行标记如三支试管上分别标记A、B、C。 b.步骤(1)(2)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如步骤(2)中应补充3%的可溶性淀粉2ml。 c.实验组与对照组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两组中存在酸碱度和温度两个变量,应只有一个温度变量,酸碱度应一致,pH应都为6.8。 例6: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试管分别放入25℃、60℃的水中和冰块中,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两支试管中的 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 (3)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均。 观察并记录:(略) 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请回答:[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2]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 * * [实验十二]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