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

第3节 气血津液辨证 应用气血津液的理论,对气、血、津液病变的各种症候,加以概括来阐述和分析疾病的一种方法。 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生成及运行又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 气血津液的病变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一、气病辨证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qi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1.气虚证 全身或某一脏腑组织机能不足的证候 2.气陷证 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降的证候。常因劳损、久病,或用药不当,攻伐太过。因主要发生于中焦,故又称“中气下陷”。 主证:少气倦怠,内脏下垂,重者至脱; 久痢久泻;口唇不收,弛缓下垂;舌淡,无苔,脉虚弱 治则:升举中气 方例:补中益气汤加减 3.气滞证 是指机体某一部位或脏腑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的证候 主证:胀满、疼痛 治则:行气 方例:越鞠丸、橘皮散加减 4.气逆证 是指气的下降受阻,不降返逆的表现 多指肺、胃之气上逆 主证:咳嗽、气喘;嗳气、呕吐 治则:降气镇逆 方例:肺气逆---苏子降气汤加减 胃气逆---旋覆代赭汤加减 二、血病辨证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blood 1.血虚证 主证 可视黏膜淡白、苍白或黄白 四肢麻痹,甚至抽搐 心悸 苔白,脉细无力 2.血瘀证(病因讲过,局部肿块,疼痛固定拒按) 治则: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3.血热证(卫气营血辩证讲,躁动不安,口干舌红并有出血) 治则:清热凉血 4.血寒证(是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的表现) 主证:形寒肢冷,疼痛,得温痛减,黏膜紫暗,舌淡暗,苔白,脉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方用四逆汤加减 第四节 六经辨证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six channels 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特点而创立的一种鉴别外感疾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就是用六经来说明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性、正邪盛衰、病势趋向以及六类病症间的转变关系。 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 六经及六经辨证 六经:阳明、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病证---六腑病变为基础? 三阴病证---五脏病变为基础? 一切外感病证,无论其为六淫之侵,菌毒之袭,机体末有不起抵抗者,抵抗之趋势,即证候之表现:开始抵抗(太阳),抵抗不济(少阳),抵抗太过(阳明),抵抗不足(太阴、少阴),最后之抵抗(厥阴)。 太阳病证 太阳伤寒(invasion of taiyang by cold)---表实证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关节肿痛,跛行,脉紧等 治疗: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 太阳中风( invasion of taiyang by wind )---表虚证 主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 治疗: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 阳明病证---里热实证 少阳病证 主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不欲饮食等 治疗:病不在表也不在里,故不可用汗法也不可用下法,惟有和解少阳一法 方例:小柴胡汤 太阴病证 太阴为三阴之屏障,病入三阴,太阴首先受邪。主要是脾胃虚寒证 主证:腹痛,腹胀,粪便清稀,苔白,脉细。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例:理中汤 少阴病证 少阴经属心肾,其病是心肾功能衰退 厥阴病证 外感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正邪相争,寒热错杂的特点 寒厥---四肢厥逆,恶寒,体温偏低 热厥---四肢冷,口色红,怕热,口腔干燥,尿短赤 六经病的传变与直中 传变: 疾病的发展变化,即由一经的证候转化为另一经的证候 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正气强弱 邪气轻重 治疗当否 传变情况(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直中: 指起病不见三阳证而直接出现三阴证。(112页)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清代叶天士创立的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温热病 首先犯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 * 脏腑病变 气血津液病变 ??? 气是很多疾病的病因;气病的广泛性 气病 气虚证 气陷证 气滞证 气逆证 久病耗伤正气 饲养管理不当 劳役过度 脏腑机能衰退 某些慢性病 急性病的恢复期 年老体弱 主证:头低耳耷,被毛粗乱,自汗,四肢无力,气短而促,叫声低微,运动时诸证加剧,舌淡无苔 治则:补气 四君子汤加减 治则:补血 四物汤加减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因此,三阳病多热证、实证。   风寒初客于表--营卫失和--太阳证;   病邪入里--胃肠亢奋--阳明证;   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胆经少阳病。 凡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病势深入的多为三阴病。因此,三阴病多寒证、虚证。   寒邪损伤脾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