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市政协退休职工先进个人事迹
XX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市政协退休职工先进个人事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XX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河南省囨子市政协退休职工王衍村 出生于1934年4月,已届耄耋之年,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华姓氏堂号典故》《囨子历代进士及名人》《溱洧走笔》等著作,撰写论文、故事等百余篇,著述100多万字,20年退而不休,80岁仍参与编写囨子廉政文化丛书《溱洧正气》《清风廉运》《比美卓君》《民生县令》。XX年全国“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获得者,他就是笔耕不辍的囨子市政协退休职工、现年8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王衍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全国轰轰烈烈创建学习型社会之际,他作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学生,他常说:自己深感时不待我,更应老马深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95年退休后,他将对学术研究的热爱转化为前进的鞭策和动力,潜心钻研谱牒学、民俗学和黄帝文化,与囨子市一批离退休老同志一起研究囨子历史文化,取得了一些的成果,受到群众赞扬和囨子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现为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囨子市黄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近年来,他先后编著出版《中华姓氏堂号典故》《囨子历代进士及名人》《溱洧走笔》等著作,撰写论文、故事等百余篇,共100多万字,分别发表在国家、省、市刊物和报纸上。曾参与编纂《囨子县衙文化》《囨子民俗志》《囨子地名传说故事》等书籍,参与普查囨子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虽已耄耋之年,仍潜心钻研,笔耕不辍。XX年,囨子电视台制作播出了《王衍村和囨子姓氏文化》专题片。 一、与时俱进,转变思想,潜心钻研“谱牒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是清人彭端淑《为学》里的两句话。对于退休后的王衍村来说简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衍村1984年以前主要在密县—现在的囨子市工业、交通战线上工作,他勤学习,善钻研,身为企业干部,带领技术人员克难攻坚,在密县轴承厂工作时研发生产107轴承,成为洛阳东方红拖拉机配套产品,在密县冶炼厂工作时试生产稀土硅铁镁合金成功,填补了河南省工业产品空白。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1985年调入密县政协工作后,分工做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其眷属、社会各界的联络工作,当时对于他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他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及工作方法,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统战政策,很好的完成了一次次接待海外归国探亲人士的任务。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工作中,他发现海外归来的游子对于寻根问祖、姓氏源流、字辈堂号、祖宗迁徙、宗族名人等特别感兴趣,为做好统战工作,他开始在工作之余研究谱牒学,通过学习,逐渐成为“家谱通”,为海外归来人士解答了无数的疑问,成为联系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目前,他已经收藏了百余个姓氏的160多册家谱,每收藏到一册,他都认真阅读,并加批注。由于研究谱牒有成就,他1991年出席了在太原召开的中国谱牒学国际年会等会议,编著出版了《中国姓氏堂号典故》《囨子历代进士及名人》两部著作。 二、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进行考古和文化调查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995年退休后,他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他和囨子市十一个热爱历史文化的老同志一起,跋山涉水,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囨子历史文化调查研究,人称“十二愚”。 1、自费搞黄帝文化调查。从1996年开始,“十二愚”自费对全市的黄帝文化、伏羲文化、岐黄文化遗址、遗迹进行全面的调查,并登记、造册、摄影、摄像。囨子电视台把他们的调查结果拍成《黄帝在囨子》纪录片予以播放。 2、参与XX寨考古发掘。1997年他和魏殿臣、李顺卿等在XX寨城址考古发掘工地参与考古工作,吃住在工地达2年多。发掘结果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参与羲皇文化研究和申报。他和文化爱好者一起调研、总结羲皇文化资源。致力于将囨子羲皇文化推向全国,在囨子成功申报“中国羲皇文化之乡”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4、参与囨子溱水调查。《诗经》中与溱洧有关的诗篇有不少,溱水发源地在哪里?2001年11月,他与溱洧文化爱好者用6天时间,从溱水源头董家沟开始,一直走到溱水、洧水交流处,对源头、支流、庙宇、碑刻等进行记录探究。他撰文发表《溱水源头今考》,囨子电视台以《亘古溱水》为题进行报道。 5、参与囨子古树名木调查。“十二愚”调查了囨子境内262课现存古树,他撰文《拯救古树名木刻不容缓》,载入《囨子市古树名木图鉴》。 6、参与囨子市第五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XX年,他被聘为“囨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