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人机交互输入.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下)14:对于采用板元法计算时,同一块板是否可以用不同的筏板信息(板厚、底标高、面荷及基床系数)进行计算?答:这些不同的信息将在桩筏计算前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时输入。在交互输入菜单中填写筏板信息时可按主要条件填写,在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只需要进行局部修改。15:如何输入多种类型的混合基础?答:从原则上来说混合基础的输入与单一基础的输入没有区别,只是各类基础的组合,输入的先后次序不受限制,但从方便的角度出发,最好先输入筏板(有筏板的地方独基条基回自动避开),接着独基条基(除筏板外会自动全部覆盖),然后桩承台(可覆盖独基),最后布梁(有条基先删除)。16:如果采用板元计算法如何在平面图上绘出板钢筋?答:目前新版本的板元计算中,只要在交互输入中输入肋梁(对梁板式、墙下筏板式基础)或布置板带(对柱下平板基础),这样就能形成梁元计算数据文件EF-DATA.EF。就能进行交互配筋设计和在平图上绘出板钢筋。对梁板式基础,肋梁按实际位置布置。对墙下筏板式基础,应将所有墙下布置肋梁,梁宽与墙体厚度相同,高度可按(11)的方法取或自己视情况任选,对柱下平板基础布置板带时,应注意板带位置,板带布置愿则是将板带视为暗梁,沿柱网轴线布置,但在抽柱位置不应布置板带,以免将柱下板带布置到跨中。17:如果采用梁元法或板元法计算平板,参数输入中平板配筋模式如何选用?答:在第三章第二节平板配筋模式参数输入时已作过一般性介绍。这里推荐该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不论柱下板带还是跨中板带都采用相同的通长配筋量,该配筋量按柱下板带最大配筋量的50%取,如该量小于跨中板带的最大配筋量则取跨中板带的最大配筋量,柱下局部钢筋不够的地方用短筋补充,挑出长度大于净跨的1/5。此方法可参见升板结构规范的分离配筋法。板元法计算时应布置板带才能使用上述平板配筋模式。18:形成梁元法计算数据EF-DATA.EF时,基础自重是如何计算的?答:计算基础自重时:梁式基础采用:单位自重=[基础混凝土体积X25(混凝土容重)+覆土体积X18(覆土容重)]/底面积。筏板基础自重采用:单位自重=混凝土板全部体积X25(混凝土容重)/底面积+单位板面荷载+挑板边覆土剩余重量/底面积。19:抗震缝、伸缩缝处双轴线处如何布置地基梁或肋梁?答:对抗震缝、伸缩缝下面的弹性地基梁(包括肋梁)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做一个宽梁来承受上面距离很近的两排柱、墙。一般可将宽梁偏心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最好布置在荷载大的轴线上),另外还要布置另一方向的梁,以保证相邻两个柱节点之间有梁连接,使柱子荷载不丢失并能传到梁上。另一排柱轴线的墙上荷载可利用附加荷载的方法,转移到布宽梁轴线上。另一种布置方法就是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对于梁式基础可以在双轴线处布置一个筏板,就做成了一个双梁基础。5.3 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上)1:为什么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节点下底面积会产生重复利用问题?答:因为在交叉梁元法计算时,等宽的X向梁与等宽的Y向梁交叉点下面积为两个梁宽度的乘积的矩形被复利用,即X向梁利用完后Y向梁再利用一次,因此实际参与计算的梁式基础底面积比实际底面积大。但采用板元法计算没有重复利用问题。2: 弹性地基梁元法给出的修正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答:该问题请参阅说明书技术条件第一节中的有关说明,如想进一步了解请参阅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九院编写“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一书,至于为什么修正系数总大于1,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修正后的附加荷载在计算时会再次被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一次,因此理论上应大于1,这种修正方法一般来说是偏于安全。3: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使用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系数?答:一般来说如按程序计算的修正系数进行了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其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主要原因如下:[1]:目前程序采用的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偏于安全的;[2]:在进行基础计算时对基础一些有利的因素没有考虑。此外在使用上部结构计算出的荷载一般都没有考虑活载折减。因此理论上来说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部份基础钢筋应力一般不超过30-40Mpa,安全系数较大。从设计实践来看,目前设计部门没有或很少有计算机,大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都采用手算方法,即交叉地基梁X向梁取出一榀,Y向梁取出一榀,将荷载分配到两个方向的梁上,然后用查弹性地基梁表方法求出内力。这种方法一般都没有考虑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的问题,而这样设计出来的基础都仍在发挥作用。因此这从一方面反咉出考虑重复利用修正是偏于安全的。那么在应用中如何使用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系数呢?一般来说梁的底板宽度越大(如梁板基础),修正系数也越大,这样配出来的钢筋可能增加的量很大,而设计单位一般是根据以往的设计实践来判断钢筋量是否合适,这种以往的实践大都是采用不考虑底面积重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