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核生物简介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Thomas Jonathan Burrill 被称为植物病原细菌学之父,他在1877首次描述了梨火疫病的症状,并推测是由细菌引起的。 ;Erwin F. Smith;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概述;一、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示意图;;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二、细菌的营养、生长繁殖及菌种保存;细菌人工培养时应注意培养基中各个物质的配比以及合适的温度和酸度。(25-28℃,pH7.0-7.2;多为好气型)。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为裂殖方式。 菌种的保存方法: 1.转管保藏法:简便易行但保藏期短 2.液体石蜡油保藏法:简便易行,保藏期长 3.无菌水保藏法:简便易行,但适应范围有限 4.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程序较复杂但效果最好。;;三、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变异是由于环境或遗传物质结构改变造成的。例如形态和毒力上的变异等。具体可分为表现型变异和遗传性变异。 其中遗传性变异有2种不同性质的变异: 第一种是细胞的突变。(如质粒的丢失) 第二种是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的结合 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1、两个有亲和力的菌体的自然结合    2、菌体破裂后遗传物质进入另一有亲和力的同种或近似种的菌体内    3、噬菌体的DNA将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携带到另一种细菌内  变异机理见159页。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植物病原菌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正确判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主范围,对病害的防治和病原菌的鉴定都是很重要的。 分析寄主范围时要区别是自然发病的和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范围。通常后者的比前者要宽得多。注意做人工接种时有时出现的过敏性反应。 ;二、侵染途径;(二)侵入途径;(三)侵入后的蔓延;(四)传播途径;第三节??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一)症状识别;菌脓;;坏死;水稻白叶枯病症状;柑橘溃疡病症状;萎蔫;茄青枯病;花生青枯病;腐烂;白菜软腐病症状;畸形;根癌;(二)显微镜检查;喷菌现象照片;(三)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柯赫氏法则(证病律);细菌的菌落;(四)染色反应;格兰氏染色反应;;(五)生理生化反应;(六)血清学反应;第四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 主要类群;分类学:分类、命名、鉴定 分类等级:域-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生物型或生理型、致病型、血清型遗传型等) 分类方法: 传统方法 数值分类法 核酸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化学分类法 多项分类法;目前有3个比较全面的系统: 1.前苏联克拉西里尼科夫的《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 2.法国普雷沃《细菌分类学》 3.美国《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后更名为《伯杰细菌分类手册》。第二版共分5卷,其中植物病原细菌主要分布在第2、3、4卷中。在第一版中,把细菌分为4个门,即:;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10~13n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 10~50nm 。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包括棒形杆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无壁菌门:菌体无壁,只有原生质膜,约7~8nm。无肽聚糖包括菌原体、螺原体。  疵壁菌门: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和高盐细菌。 ;在手册的第2版中,把原核生物分为两个域: 古细菌域(Archaea):包括嗜热和超嗜热古细菌,极端嗜盐古细菌,产甲烷古细菌,热原体古细菌,分2个门,共有217种 细菌域(Bacteria):分23个门,共5007种 在手册的第2版中,有人建议把细菌分为3个表型亚群: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菌      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菌      无细胞壁细菌 命名:国际通用的拉丁双名法;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属和种;原核生物的“种”(species) =模式菌株+与模式种性状类似的菌系群 “种” 它具有遗传特征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变异范围。 细菌学家与植物病理学家关于“种”的划分依据有差别:有“基因种”和“分类种”之分。 ;四、种以下分类单位;亚种(subspecies,简称subsp.)是指在种下类群中在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某些性状有一定差异的群体。 致病变种(pathovar,简称pv.)是在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 生化变种(biovbar)是指一个种内的菌株,按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来划分的组群,不考虑致病性等其它特征的异同。;五、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一)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茶树根癌病;;(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和病例;(三)伯克赫氏菌属(Burkholderia);伯克赫氏菌属及病例;(四)拉尔氏菌属(Ralstonia);;维管束中的菌涌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