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细胞的信息传递
植物细胞的信号传递 “根据生物物理学的观点,生命活动是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三个量的综合运动的表现,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变化,这三个量有组织、有秩序地活动是生命的基础。” ———贝时璋 细胞的生命活动: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信息代谢: 第二代谢体系 第一代谢体系 “以激动剂激活蛋白激酶和制动膜磷脂,特别是肌醇磷酸代谢为起点,第二信使的产生为中心环节,以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激活或抑制为核心的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为主体的代谢网络,它与一般物质代谢网络紧密联系,而又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是一般物质代谢的调控机构,称之为细胞第二代谢体系” ———Nature,1991 Recognition of the stimulus by a specific plasma membrane receptor. Transfer of a signal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Transmission of the signal to effector molecules within the cell, which causes a change in cellular activities. Cessation of the cellular response due to inactivation of the signal molecul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consist of a series of steps I 细胞接受信号并发生反应的过程简介 1.识别:外界信号被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信号转变为受体的物理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2.转导:受体状态的改变直接或通过G蛋白为中介开启第二信使的产生机构。 3.传递:产生的第二信使从质膜运到细胞内部。 4.接受:第二信使与细胞内的专一信使结合。 5.调节:信使受体复合物使一种或几种功能性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达到调节目的。 6反应:功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引起生理生化反应。 7.终止:信使完成功能后,恢复到初始水平。 2.第二信使:由于第一信使与受体的结合,而转导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如 cAMP、 cGMP、 Ca2+、 lP3、 DG等。 第二信息至少有两个特征: 是第一信息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息分子; 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 第二信使的作用:信号转换、信号放大。 3.第三信使:细胞核内的信号分子。 信号又可分为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 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是指细胞感受环境刺激后形成的并能传递信息引起细胞反应的化学物质。如:植物激素(ABA、生长素和乙烯等)、植物生长活性物质(多胺类化合物、茉莉酸和水杨酸等)和Ca2+等。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是指细胞感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具有传递信息并引起细胞反应的物理因子,如电波和水力学信号等。 4.受体:存在于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组分中的天然分子,可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信号物质,并在细胞内放大、传递信号, 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特定的细胞反应。有的受体存在于质膜表面,有的存在于细胞内如内质网、液泡、细胞核中。 Cell-Surface Receptors Intracellur Receptors 受体的作用特性 专一性 受体与配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不受其它信息分子的干扰。 高亲和力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能力称为亲和力。 饱和性 即有限的结合能力。 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特定的组织定位 受体在体内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均随组织的不同而 不同。 细胞表面受体 主要类型∶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除了含有与配体特异结合的部位外,这种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受体接受信号后立即引起离子的跨膜转移 。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linked receptor): 受体有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受体活化后直接将G蛋白激活,进行跨膜信号转换。 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本身是一种酶蛋白,当胞外侧区域与配体结合时,可激活酶,通过胞内侧酶的反应传递信号 三种类型的表面受体 引起的反应 酶活性的变化 基因表达的变化 细胞骨架构型 通透性的变化 DNA合成活性的变化 细胞死亡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称技术工作报告范文.docx VIP
- (2021年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docx VIP
- 解读学习2025《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pptx VIP
- 《咏物诗》-公开课件.ppt VIP
- 品管圈QCC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率.pptx VIP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25)附新旧对照解读课件.pptx VIP
- 安徽单招考试2025、2025分类考试真题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措施.docx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pptx VIP
- 手外伤急诊手术护理配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