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The color code for modified residues is as follows: Navy blue background Methylation Yellow background Acetylation Red background Amidation Pale blue-green background Ubiquitination Purple background Phosphorylation Yellow background with black outline Phosphorylation and acetylation White-on-black Methylation and acetylation H1 H2A, N-terminal H2A, C-terminal H2B H3 H4 H1组蛋白 H1组蛋白中的氨基酸分布与核心组蛋白相反,其碱性区域不在氨基区域,而在羧基区域,它与DNA的结合很强烈。 H1组蛋白主要是与非组蛋白相结合并与核心组蛋白相互作用,导致染色质的超螺旋化,产生高级结构。 H1组蛋白具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在连接核小体并维持染色质的高级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 H1 histone and nucleosome 非组蛋白(nonhistone) 主要是指染色体上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主要包括: 与DNA和组蛋白的代谢、复制、重组、转录调控等密切相关的各种酶类;形成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支架蛋白;具有基因调控作用的高迁移率蛋白(HMG protein)。此外,还有一类可促进DNA包装进精子头部的鱼精蛋白。 非组蛋白(nonhistone) 非组蛋白的特性: ⑴多样性与组织特异性 ⑵与DNA结合的特异性 ⑶功能多样性 二、染色质的类型 根据形态特性和染色性能可分为: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常染色质 是指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染色质,多存在于核质中。 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 异染色质 是指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深、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常以高度有序的结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周边部位。 异染色质又分为: 结构异染色质(constructive 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结构异染色质(constructive heterochromatin) 是指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除复制以外,均处于聚缩状态,DNA包装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质。 具有如下特征:  ⑴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内某些节段;⑵主要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⑶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⑷在复制行为上比常染色质复制晚、聚缩早;⑸占有较大部分核DNA,在功能上参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作为核DNA的转座元件,可引起遗传变异。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是指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的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的总量常随不同细胞类型而变化,染色质通过紧密折叠压缩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Barr body in epidermal spinous cell layer nuclear appendage in white blood cells Left:Barr body (arrows) in the epidermal spinous cell layer Right:Nuclear appendage (drumstick) identified by arrow in white blood cells. (Reproduced,with permission,from Grumbach MM,Barr ML:Cytologic tests of chromosomal sex in relation to sex anomalies in man. Recent Prog Horm Res 1958:14:255.) Stained sex chromatin in the nuclei of human cells showing the female-indicative Barr body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