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 庞红全 肖良 王晓(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四川达州 635000)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64-02 自消化道胃肠镜问世以来,食管、胃和结肠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小肠细长达约3.35~7.85m,远离口腔和肛门,又游走于腹腔形成多发复合肠襻[1]使小肠镜、小肠钡餐、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传统检查方法难以奏效,存在诊断阳性率低、患者痛苦或伴并发症等问题,胶囊内镜的问世与应用,被誉为消化内镜的一大革命,以其无痛苦,安全,无创等优点,为胃肠道检查,尤其是小肠检查提供新的诊断手段。我院于2011年10月引进以色列GIVEN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已使用PillCam SB胶囊内镜成功完成40例小肠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6月28例疑似小肠疾病者及1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2岁(32~68岁):不明原因腹痛者12例,不明原因腹泻者8例;不明原因消瘦3例,不明原因便血5例,健康体检者12 例。有以下症状者不能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疾病, 如消化道梗阻, 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PillCam SB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数据接收仪。患者在检查前禁食12个小时,并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检查前一天晚8:00及检查当日8:00嘱患者将45ml磷酸钠盐口服液与750ml温开水混合后约30分钟内饮用。吞服胶囊前告知患者详细注意事项,温开水吞服胶囊后2小时内禁食及水,4小时后进食或待图像实时监视确认胶囊内镜已进入小肠后方可进食, 嘱受检者大便时注意胶囊内镜是否排出;检查图像由消化内科医师判读。 1.3 观察指标 对胶囊内镜输送的图像质量及图像数量进行观察。胶囊内镜在体内的运行时间;阳性发现及所发现病灶的类型患者对检查的顺应性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2 结果 2.1 胶囊内镜工作情况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其中有1例患者3小时后由胃镜辅助下将胶囊内镜送入十二指肠完成检查,其余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运行时间为80min(26~210min),在小肠平均运行时间为312min(168~522min)。所有胶囊内镜均在电池的有效工作时间内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所有胶囊内镜均于48 h内排出体外。平均获取图像50000余张。 所有病例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部位获取图片均清晰、稳定,结肠部因有黄绿色粪水存留,图片清晰度较差。 2.2 病变检出情况 病变总检出率67.5% (27/40)。包括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小肠血管发育异常8例,小肠溃疡性病灶2例,小肠炎症8例,小肠息肉1例,疑似克罗恩病2例,小肠蛔虫病1例,小肠憩室伴炎症1例,小肠占位并出血1例,结肠溃疡1例。所有受检者均耐受良好,无不适主诉,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这主要与小肠位置的特殊性及传统的检查方法存在诊断的敏感性低、易误诊漏诊、间接成像、操作技术要求过高等缺陷有关[2]。小肠镜检查阳性率稍高,但患者耐受性差,对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和高龄患者不适用。小肠钡剂灌肠、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等均存在诊断阳性率低、定位及定性不准确等诸多缺点,特别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难以作出明确诊断。胶囊内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无辐射,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危险,无需麻醉,无导线联接,不影响正常工作,使用卫生安全,可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敏感性高,对小肠病变的诊断能力优于一般传统技术。胶囊内镜比普通药用胶囊稍大,但质地轻,表面光滑,易通过消化道,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损伤,检查时及检查后均无明显不适[3]。 本文对40例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小肠血管发育异常8例,小肠溃疡性病灶2例,小肠炎症8例,小肠息肉1例,疑似克罗恩病2例,小肠蛔虫病1例,小肠憩室伴炎症1例,小肠占位并出血1例,结肠溃疡1例,病变总检出率67.5%与陈海英等[4]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另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小肠黏膜溃疡和多发息肉,对于腹痛患者的病因诊断率远不如消化道出血者,可能与出血性疾病时小肠黏膜病变的标志较明显有关。 胶囊内镜虽然具有安全、易接受、检出率高等优势,但是必须要严密重视并发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