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ppt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 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安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或其它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SCS历史 1967年3月Shealy首先通过椎板切开方法将电极置于脊髓背侧柱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来刺激脊髓。 1975年,Dooley提出了经皮穿刺将电极置人入脊髓背侧硬膜外腔的新方法。 1980年 - 美敦力在美国使用了第一个可程控电极系统 1982年 - 第一次临床应用完全植入的脉冲发生器 SCS作用原理 解剖基础---电场刺激脊髓后部的上行结构:脊神经背根,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丘脑束等。脊髓后柱功能的存在是实施行SCS治疗的必要条件 目前尚无完整的理论解释,比较公认的是“闸门学说” 闸门学说 1965 年 Melzak 和 Wall 提出了著名的“闸门学说”,奠定了 SCS 的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外周疼痛的“电 - 化学”信息通过细的无髓鞘 C 纤维和少量有髓鞘 A-δ 纤维传入脊髓,这些纤维终止在脊髓背角胶质,即脊髓的“门”,同时触觉或振动觉 由粗大的 A-β 纤维也传至脊髓的这个“门”,而机体接受粗纤维传来的触觉或振动觉后将关闭接受细纤维信息的“门”,也就是说对脊髓后柱粗纤维的电刺激可逆行抑制细纤维传导的痛觉信息。 脊髓背角分层 脊髓是痛觉信息进入中枢后的第一级整合中枢。 脊髓灰质Ⅰ~Ⅵ层相当于背角 Aδ和C伤害性感受器传入纤维由背根进入背角 皮肤传入的Aδ纤维终止于Ⅰ、Ⅴ层; C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纤维终止于Ⅱ层。 脊髓节段性调制部位 脊髓Ⅱ层胶质区(SG)是脊髓各节段内调控痛觉效应的中心环节。 伤害性信息传入到SG,与SG中间神经元、伤害性投射神经元( T细胞)和脑干下行纤维形成局部神经元网络。 闸门 粗(Aα、Aβ、Aγ)纤维和细( Aδ 、C)纤维的传导都能激活脊髓后角的上行的脑传递细胞(T细胞),又同时与后角的胶质细胞(SG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粗纤维的冲动只能兴奋SG细胞,使该细胞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从而阻断外周纤维向T细胞传导传递冲动,故闸门关闭。而细纤维只能抑制SG细胞,使后者不能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因而闸门开放。另外粗纤维传导之初,疼痛信号在进入闸门以前先经背索向高位中枢投射(快痛),中枢的调控机制在通过下行的控制系统作用于脊髓的闸门系统,也形成关闭效应。细纤维的传导使闸门开放,则形成慢性钝痛并持续增强。 闸门理论能完全解释吗?非也 后续研究发现无论刺激电极放在脊髓前面、侧面还是后面,均能获得基本相同的镇痛效果 1991年,李勇杰等发现,电刺激大鼠脊髓背柱时,可以明显抑制束旁核记录到的伤害性放电,酚妥拉明、麦角新碱和纳洛酮能够减弱这种抑制作用,鞘内注射阿托品能够完全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对伤害性冲动向束旁核传导的抑制作用,而纳洛酮只能部分阻断。 1992年,Linderoth报道,电刺激猫的脊髓后柱可以诱导脊髓后角分泌5‐羟色胺和P物质;1994年,他在大鼠的实验模型中又证实,电刺激大鼠脊髓后柱30分钟,脊髓后角内γ‐氨基丁酸的浓度是电刺激前的2.7倍。 脊髓电刺激镇痛作用可能是由于电刺激引起了脊髓内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或者是由于电刺激抑制甚至阻断了疼痛的某些传导通路。 SCS手术注意事项 由于神经根进入脊髓的位置比神经根进入脊柱的位置要向头侧高几个节段,因此理想刺激位置要比疼痛所对应的脊柱节段高。 对于上肢的有效刺激需要通过刺激颈段脊髓获得。对于内脏痛、以及胰腺炎的有效刺激通过刺激胸部中段偏上的区域(T 4-5 )获得。更典型的是,刺激 T 6-T7 时可治疗腰痛,对 T 7-T12 的刺激通常治疗下肢痛 SCS适应症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 外周血管病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 难治性心绞痛 (refractory angina, RA) 外周神经痛 (peripheral neuralgia, PN) SCS治疗FBSS Fbss是SCS的首要适应症 FBSS 在腰骶椎术后的发生率高达 10% ~ 40%。 对于 FBSS 的治疗 SCS 比再手术治疗更有效[1] 。一项观察时间在 6 ~ 24 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SCS 治疗组有效的(疼痛缓解超过 50%)占47% ~ 48%,而对照组占 9% ~ 12% [2] [1] North RB, Kidd DH, Farrokhi F, et al . Spinal co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