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狭义相对论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史论文
狭义相对论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史
专业:物理学专升本 姓名:徐利春 学号指导教师:张栓柱
摘 要 : 本文简要回顾了狭义相对论发现的历史,从概念到思维,由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理解到归纳创新等方面,论述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集之前诸多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精品之作。表达了狭义相对论的发现是体现科学继承性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关键词: 爱因斯坦 创新 狭义相对论
1、引言
爱因斯坦于1905年6月向德国的《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这种理论依据的两条原理分别是力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性,标志着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使电磁场理论和经典力学得到了统一,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研究近代物理学史,深感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精美标本。但是纵观狭义相对论发现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是集之前多为伟大科学家研究成果之上的大成。狭义相对论的发现,无疑是爱因斯坦的创新,但其创新是继承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体现出麦克斯韦、伽利略、洛伦兹等伟大科学家的功绩。这同样也是对科学研究继承性的尊重。本文追述了狭义相对论的发现过程,展示了狭义相对论的创新性是体现科学继承性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当然科学研究同样也需要另外一种推出出新的创新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一个很好的典范,后文略有叙述。
2 、 爱因斯坦之前的狭义相对论
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汤姆逊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讲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的工作仅仅是内部的装修和粉刷”。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问题,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早在电动力学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之日,人们就发现它没有涉及参照系问题。人们利用经典力学的时空理论讨论电动学方程,发现在伽利略变换下麦克斯韦方程及其导出的方程(如亥姆霍兹,达朗贝尔等方程)在不同惯性系下形式不同,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解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在1905年终于由爱因斯坦创建了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一个时空理论,要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先要了解经典时空理论的内容。 所以要认真看以下的内容,有利于对相对论的理解。
2.1 “以太”概念及绝对参照系
2.1.1“以太”的概念
在麦氏预言电磁波之后,多数科学家就认为电磁波传播需要媒质(介质)。这种介质称为“以太”(经典以太)。“以太”应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充满宇宙,透明而密度很小(电磁弥散空间,无孔不入); (2)具有高弹性。能在平横位置作振动,特别是电磁波一般为横波,以太应是一种固体( G是切变模量 ρ是介质密度); (3)以太只在牛顿绝对时空中静止不动,即在特殊参照系中静止。 在以太中静止的物体为绝对静止,相对以太运动的物体为绝对运动。引入“以太”后人们认为麦氏方程只对与“以太”固连的绝对参照系成立,那么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一个惯性系相对以太的绝对速度。一般认为地球不是绝对参照系。可以假定以太与太阳固连,这样应当在地球上做实验来确定地球本身相对以太的绝对速度,即地球相对太阳的速度。为此,人们设计了许多精确的实验(包括爱因斯坦也曾设计过这方面的实验),其中最著名、最有意义的实验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年)。
2.1.2 光行差现象
光行差现象首先由J.Bradley于1727年报道的。
如图:[布喇德雷光行差现象](1728)
a)地球相对与该恒星静止。
b)地球相对与该恒星与恒速率运动。
C)太阳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
布喇德雷对天龙座γ星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得到的结论是:以太相对于恒星静止。或者说:以太完全不被地球所拖拽。
2.1.3 麦克尔孙——莫雷实验
实验目的
寻找电动力学规律成立的绝对参考系,即与以太静止的参照系。 实验假设: 1.假定电磁场方程在绝对惯性系中严格成立(地球上认为近似成立)。 2.在“以太”中光速各项同性,且恒等于C,而在其它参照系中,光速非各项同性(由伽利略变换可知(3)假定太阳与以太固连,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就应当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速度。
实验结果
干涉条纹移动上限为0.01个,这样反推出地球相对以太速度大约为:0。 以后又做了许多实验,结果相同。可以认为条纹没有移动,即地球相对以太静止。(后来的许多次类似实验,精度越来越高。)。这一结果引起很大轰动。
所以,光行差现象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表明光速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于是否定了以太假说。
2.2 从哥白尼到“舟行不觉”的伽利略相对性
哥白尼在16世纪中期提出日心说。尽管较之极其繁琐的托勒密地心说完美而
简单,既符合毕达格拉斯匀速圆周运动思想和亚里士多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