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儒释道文化.docVIP

试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儒释道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儒释道文化   摘要: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篇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自身的言行成为不同思想的代表。其中,既有对儒家思想的遵从,也有对其反对。儒佛道三家的结合最终造成了白娘子的悲剧。   关键词:《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儒释道;文化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1](251)出自于明朝末年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小说中描写的是白娘子和许宣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白娘子是一条幻化为人形的千年蛇妖,她聪明漂亮,勇敢顽强,她在小说中诠释了一位不同于封建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女子形象,不甘于制度的压迫,敢于向封建秩序挑战,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追求“人性”的自由发展。为了成全她和许宣的爱情,白娘子反抗一切阻碍的力量,当面对许宣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依然对爱执著,努力去追求幸福。然而,人妖相恋终究不符合人与人结合的生存法则。最终,法海在许宣的帮助下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尾。透视白娘子和许宣爱情的整个过程,以及参与到他们爱情中的人物,如道士和法海等,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因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背景是在宋朝,这就与宋朝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关。宋时统治者重整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将三纲五常系统化,强化忠君爱国思想教育,同时,利用佛教和道教来控制百姓的思想行为,以此缓解被统治者的反抗情绪。儒、释、道三家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宋代三教之间的斗争开始缓和,而相互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出现“三教融合”的趋势和理论,如“三教即和,故法得久住也。”[2](255)”作《原教》、《孝论》十余篇,明儒释道一贯,以抗其说”[3](648)等等。最后,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联合作用导致了白娘子爱情的悲剧,尤其是佛家的力量成为白许二人爱情破灭的最主要原因。   一、儒家:遵从和反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表现出儒家思想文化的地方还是很多,并且还呈现出遵从和反抗两个方面,主要是集中在白娘子和许宣身上,而白娘子则展现出了儒文化在她身上的矛盾性:在遵守儒家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反对。白娘子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首先描写她的穿着,“头戴孝头髻,乌云畔插着些素钗梳,穿一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1](252)随之白娘子在后面提到自己是在服丧期间,因为自己丈夫去世了。虽是蛇妖,但她表现出了正常人才有的感情,这是对儒家礼的一种遵守。作者在这里就是想强调白娘子身上的传统道德文化色彩,女性有义务为夫守孝,守节,对男性绝对地忠诚顺从,遵守维护从一而终的伦理规范。许宣三番四次的背叛他们的爱情,白娘子都给予了宽恕和原谅,始终如一的对待许宣,这是一种义的表现。即使在这过程中白娘子两次用语言恐吓过许宣,但从来都没有付出过行动,将白娘子的仁慈善良的一面的展现出来,无疑也是最在展现儒家仁的教义等等。   此外,小说中的许宣是那种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好色、懦弱、贪生怕死,但在他的身上也有着儒家文化的气息,如他准备好酒食请求姐姐姐夫主张自己的婚事。在中国古代婚姻发展史上,男女结合主要是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方式,“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4](815)小说前面讲到,许宣自幼父母双亡,只有姐姐姐夫两个亲人,按照古代礼制,请求他们为自己的婚事做主,是符合礼制的,同时也是孝的一种表现,这也正是儒家所传达的一种精神。除了关于婚姻的礼制外,文中还提到“俱要香花灯烛,迎接朝廷恩赦”,[1](264)也渗透出儒家礼制制度的影响。   冯梦龙让蛇精的身上展现出儒家文化的痕迹,不单单是要将白娘子人格化,更多是要把白娘子的形象刻画成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形象,让她拥有封建制度下生存的女性应有的东西,然后在不断的放大当时社会女性缺少的东西――一种反抗的勇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合理的方式,也是封建礼教的产物。正是因为这样的婚姻制度,毁掉了太多女子的幸福,可是她们又无从反抗。然而小说中白娘子的大胆求爱与追爱的行动,完全是在向封建礼教发出挑战。在与许宣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白娘子“秋波频转,瞧着许宣”,[1](252)此时的白娘子还“头戴孝头髻”,[1](252)可见她还在服丧期间,接下来她还主动搭话许宣,言语间透露自己身份,主动约许宣去她家等等,这些言行举止对古代女性来说完全是大忌,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严重的会丧命的,更何况此时的白娘子是寡妇。寡妇守节是古代女子贞节意识的表现,但完全摧残了人性的发展,白娘子爱恋许宣本质上就是一种”欲“的表现。然而,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里,欲望是被排挤的。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40)李泽厚先生将“恶衣恶食”译为粗衣淡饭,庶几近之。[6](107)不能安于粗衣饭的人,顾及道之外的欲望的人,孔子是看不起的。鲁迅先生在《论雷峰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