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PPT.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面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PPT

叶面施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叶面施肥概况 1844年,法国植物营养学家Gris把硫酸亚铁溶液涂抹在发黄的葡萄叶片上,矫正了因缺铁引起的“黄叶病”。 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农业先进国家已把叶面施肥作为一个重要的农技推广项目,当时主要肥料有:尿素、硝酸钾、硫酸亚铁、硼砂、硫酸锌等。;第一代商品叶面肥特点: 1.固态肥料: 选择可溶性及配伍性较好的无机 盐,研磨,加工,机械混合。 2.通用型: 营养配比设计简单,适用范围较广。 3.价格低廉,易于储存运输。 4.详细规定了产品的使用技术,如时期、浓度 及气候的影响等。 50年代推广应用叶面肥较多的国家是美国、前苏联、英国等。;; 70年代初期,以螯合态微量元素为主的高浓度复合型第二代商品叶面肥问世。第二代叶面肥主要特点: ; 第三代叶面肥将是多功能营养混合物。其特点是含有营养元素,植物生理活性物质,高效低毒农药等复合制剂,专用型配方,含有延长效果的各种辅助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等。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效果更好,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重要作用。;;;;;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气态养分的吸收 叶片可以吸收CO2、O2、SO2、NH3、NOx(N2O、NO、NO2)等气体。试验表明,牧草场叶片一天吸NH3量达100 – 450 g/ha。大气中SO2或NH3、NO、NO2浓度过高,叶片过量吸收,导致生长受阻。 气态养分通过叶片正、背面气孔吸收进入植物体。气孔在叶片上所占面积为整个叶面积的0.5~2.0%,每平方厘米叶片约有气孔1~2万个。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数量不等,一般作物下表面气孔数量超过上表面。; 农业生产上,专门通过叶面施肥提供气态养分的不多。温室或塑料大棚内CO2施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显著作用。国外用干冰(固态CO2),国内用碳酸氢 铵加盐酸制取CO2。山东等地试验表明,大棚内施用CO2可提高蔬菜产量20—70%。 ;;;保卫细胞 气孔下室;;几种植物叶面气孔的大小、数目及分布; 农业生产上,专门通过叶面施肥提供气态养分的不多。温室或塑料大棚内CO2施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显著作用。国外用干冰(固态CO2),国内用碳酸氢 铵加盐酸制取CO2。山东等地试验表明,大棚内施用CO2可提高蔬菜产量20—70%。 ;(二)溶液态养分的吸收 叶表面存在疏水层(角质、蜡质)。叶片吸收溶液态养分主要通过气孔,气孔周围的蒸腾通道,细胞渗透,外质连丝(分布在叶表皮细胞壁上的微细结构)。 ;绿色植物的叶片中有由导管和筛管等构成的维管束,围绕着维管束的一圈薄壁细胞叫做维管束鞘细胞,C3植物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以外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但都含有叶绿体。 ; 叶细胞对养分吸收速率,比根细胞要慢得多,各种养分吸收速率不同。几种元素的吸收速率。 氮 几十小时之内 磷 7~11天 钾 1~4天 钙 4天 镁 1小时; 四、影响叶面吸收养分的内外在因素 (—)叶片: 1、叶片角质层厚度; 2、叶片代谢活性; 3、叶龄 ; 4、叶片细胞质外体中离子浓度(物质透性的原动力为扩散作用)。;水稻、甘蔗、一些棕榈科植物等角质层较厚,吸收效果差。;对新叶来讲,角质层薄,叶片容易吸收;老叶吸收效率较低;(二)植物养分状况: 养分缺乏的植株,吸收能力强。;;;;;(三)环境条件 1、光照 2、空气湿度 3、温度;5 15 25 35OC;总体来讲,相对湿度越大,吸收效果越好; 光照越强,吸收越好。;(四)肥料溶液性质 1、浓度 2、 pH值 (6.0-6.5) 3、溶液的表面张力 (湿润剂及表面活性剂) 4、养分在体内的移动性 (N K与Ca、B) 5、养分离子类型、价数、电荷 6、养分的载体(螯合物与金属离子)。 ;常用喷施浓度 尿素 0.5% 磷酸二氢钾 0.2% 氯化钙 0.3~0.5% 硫酸镁 1.0~2.0% 一些元素起作用的最低浓度 N 600~3600 ppm P2O5 270~1200 ppm K2O 250~1200 ppm;一些复合螯合态微量元素起作用的浓度范围 Cu 0.8~4.8 ppm Fe 1.6~10ppm Zn 0.3~1.6ppm Mn 0.8~4.8ppm Mo 0.05~0.09ppm B 0.4~2.4ppm;喷施液体中性左右最好 表面张力在33~39达因/厘米 高级叶面肥可以降低到20达因/厘米;养分在体内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