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活动对岛屿生物多样性之影响
人類活動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之影響
蔡慧敏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
一、前言
海洋島嶼的生物特有種比例遠較大陸地區為高、物種滅絕速率亦大,島嶼生物及其
環境之保育為生物多樣性保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Vitousek, 1995 )。長久以來,島嶼一
直是吸引著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人類學、歷史學、經濟學等學域的觀察及研究。
對自然學者而言,島嶼常被自然學者視為小尺度的空間實驗室,可在有限面積及有邊界
範圍內,對生命體之分布現象與自然法則進行比較研究 (Wallace, 1880) 。島嶼研究所發
展出的理論及其應用,對演化、生態、生物地理、環境經營管理等各學域均有貢獻,例
如: 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生物之遺傳變異現象啟發了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
演化論;東印度群島(East Indies)的生物分布為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等研究者開啟了
生物地理研究;而 MacArhur 與 Wilson 相繼於 1963 年提出「島嶼動物地理學平衡理
論」、1967 年出版了「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後,則激發了一代生態及生物地理學者,
紛往島嶼驗證物種遷移、分布、平衡之原理,進而將此島嶼理論應用於棲地島(habitat
islands ),如:陸域的高山、國家公園、保護區等,或是海域的珊瑚礁等生物棲息地之
資源保育相關研究(Gorman,1979; Goedon, 1979; Kent, 1987 )。
島嶼生態現象之呈現,有如「大自然的實驗室」。例如,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及爪哇
島間的喀拉喀多島(Krakatau )就是典型的「實驗室」例子。1883 年,該島因火山噴發
毀滅了島上所有生物,在當地政府刻意管制人類進出 (科學家除外)的保存與研究計畫
下,提供了一百餘年島嶼生態重建過程之完整研究記錄,並為生態學及生物地理學提供
理論建構之基礎(Thornton, 1996 ),也讓人們有機會觀察島嶼物種重新組成及生物多樣
性的回復過程(Wilson, 1992 )。
然而,全世界已很少類如喀拉喀多島般未經人類活動干擾的島嶼,而島嶼物種一經
外界干擾,滅絕速率則十分驚人。經過近代與古生物對比研究,自十七世紀後,地球上
90%的鳥類、爬蟲類、兩生類及幾乎一半的哺乳類之滅絕皆發生在島嶼上,主要原因是
人類之移居與外來種的引入(Atkinson ,1989 )。Morgan 及 Woods (1986)在其對於西印度
群島的研究中,亦估計自 4500 年前人類抵達這些群島後,約 37 種非飛翔的哺乳類滅絕;
Olson 及 James(1982)則估計 50%的夏威夷原生鳥種在波里尼西亞人 (夏威夷原住民)抵
達後陸續滅絕;而自歐洲人航海盛行後,物種滅絕更加快速,全球約 93%滅絕的鳥類種
類為島嶼鳥類(Gorman,1979 )。因此,島嶼生物之保育是生物多樣性保育極重要之一環;
而了解人類活動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之影響,則是保育的前題。
本文僅就島嶼生物多樣性之研究趨勢、島嶼生物特色、影響島嶼生物相之因素、人
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台灣地區離島分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問題等,作一初步回顧,供未
來研究之參考。
二、島嶼生物多樣性研究趨勢
早自航海時代,島嶼生物之獨特與多樣性即吸引了自然學者之好奇。而島嶼生態系
之脆弱嶼物種滅絕之快速,亦引起保育界之關注。相關研究取向如下:
(一)島嶼物種研究取向
Adsersen (1995)將島嶼生物相之研究分為古典及現代兩個階段,其研究取向包括:
1. 古典研究取向
島嶼物種個體現象研究:又稱為「多多鳥研究法」(DoDo Approach ),以研究島嶼
生物物種特徵現象為主,例如:海洋島嶼上的多多鳥及一些昆蟲,經長期與大陸地區隔
絕後有喪失原有飛行及傳佈能力之特化現象;此種因地理環境分隔與適應而有之特化現
象,是海洋島嶼生物的特徵之一(Carlquist, 1965 )。
島嶼物種間演化機制研究:又稱為「燕雀鳥研究法」(Finch Approach ),源起於達
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研究燕雀鳥喙之長短與其天擇作用,而推衍出演化理論。百餘年來
島嶼生物在探討演化機制上仍是重要生物類群。
島嶼生物相地理分布及計量研究:1960 年之前對島嶼物種現象及演化機制之研究多
為定性研究,1962 年 Preston 首先提出島嶼面積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