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陶崎峰 钟凤林 童伟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 617067)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21例骶尾部III-IV度压疮。男20例,女1例;年龄25岁-63岁。截瘫20例,骨盆骨折昏迷1例。溃疡范围4.5cmtimes;3.5cm-11.0cmtimes;6.5cm。术中采用8cmtimes;6cm~16.5cmtimes;9cm臀大肌上部或下部肌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压疮无复发,骨盆骨折患者对髋关节稳定性及伸髋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臀大肌肌皮瓣皮肤与肌肉之间连接紧密,耐压耐磨,填充性良好,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血管解剖位置较恒定,手术操作较简便,可修复创面较大,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骶部压疮 皮瓣 修复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77-01 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病人骨隆起处长期受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骶尾、坐骨结节、股骨初隆等是最常见的部位。压疮常常深及骨质并合并感染、多须手术治疗,长期换药、植皮等传统方法复发率高。2005年3月-2012年7月,收治21例骶尾部压疮。采用臀大肌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2012年7月,收治21例骶尾部压疮。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25岁~63岁。截瘫20例,骨盆骨折昏迷1例。溃疡面积:4.5cmtimes;3.5cm~11.0cmtimes;6.5cm。按压疮面积及病程分为III-IV度[1]最短病程3月,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12月。压疮部位:骶部3例。尾部:3例,坐骨结节处15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1)纠正病员负氮平衡:如有贫血可少量多次输血,低蛋白可加强营养或输白蛋白纠正,使血红蛋白大于100G/L。血浆蛋白大于50G/L。(2)创面处理:清创、局部换药、通畅引流、分泌物培养、运用敏感抗菌素、待分泌物减少,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可手术。(3)检查、改善心肺肝肾功能,请???关科室会诊,评价是否可耐受手术(4)术前肠道准备会阴部备皮,防止术中粪便污染。 1.2.2麻醉及肌皮瓣选择: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下,病员取俯卧位。骶部压疮选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尾部及坐骨部、股骨大粗隆部压疮选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1.2.3手术方法:(1)处理压疮创面:可用美兰将溃疡及瘘管标志出来。碘伏浸泡创面,先彻底切除溃疡、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凿除感染骨质及骨突致平整。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1:1000新洁尔灭反复冲洗,碘伏浸泡创面5min,彻底止血。(2)臀大肌上部肌皮瓣的设计及切取转移:[2]压疮创面处理后残留创面通常较原来创面大,应仔细测量,从髂后上棘致股骨大粗隆画一连线,该线为肌皮瓣旋转的轴线。 该线中上1/3交点处为臀上动脉从梨状肌穿出处,也是肌皮瓣旋转轴。从改点到肌皮瓣最远点的距离应该稍大于改该点致创面最远点的距离,为方便转移,肌皮瓣的内侧缘应与骶尾部创面相连。按上述设计的皮肤切口,先从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当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粗隆连线上注意寻找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掀起臀大肌可见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于肌肉深面。根据血管走形作皮瓣下方切口,在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之间劈开臀大肌。分离臀上动脉浅支蒂部,最后作内侧切口形成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岛状肌皮瓣,向内侧旋转覆盖骶部创面。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在压疮外(内)侧沿臀大肌下缘画一弧形皮瓣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切开臀大肌下缘,钝性分离臀大肌下缘,游离臀大肌致股骨附着处,将其切断向上翻起,一般不需要显露臀下动脉,向内旋转覆盖尾部、坐骨结节创面。(3)肌皮瓣覆盖创面:将臀大肌与创面残存肌肉缝合,骶部固定于骨面,消灭死腔,彻底止血,缝合皮下、皮肤。肌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管,供区均一期闭合。 1.2.4术后处理:术后保持俯卧或者侧卧位防止皮瓣受压,持续烤灯、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运用敏感抗菌素,24小时引流量少于30ml拔出引流管,加强换药挤压排除积血或者积液,术后14天拆线。 2 结果 本组21例21处压疮均一次修复创面,肌皮瓣面积最大16.5cmtimes; 9cm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