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侧耳平菇类栽培
四、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1、腐生:木腐生菌类如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等;草腐生菌类如草菇、双孢蘑菇等。 2、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现象称为共生。(白蚁和鸡枞) 3、寄生:一种生物生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养料供其生长和繁殖的现象。(冬虫夏草) 五、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因素 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四大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水分) 光照 空气 酸碱度 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意事项:若压力未降到0时就打开排气阀,会因压力突然下降,袋内袋外形成压力差,而使菌种袋涨大或爆裂。 常压蒸汽灭菌:我国的菌种场多采用自制土蒸锅进行食用菌菌袋的常压蒸汽灭菌。这类灭菌容器不需要完全封闭,也不可完全封闭,完全封闭会导致压力的升高,造成锅体开裂甚至爆炸,发生安全事故。 常压蒸汽灭菌要求1-2 小时内温度达100℃,保持100℃8 -10 h。 常压蒸汽灭菌 六、接种与发菌: 灭菌后的料袋,冷却到30℃以下时,便可进行接种工作。由于是熟料栽培,接种应在无菌箱和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接种时先将盖子取下,用接种勺或接种枪从菌种瓶接到栽培菌袋,再将盖子重新盖上。 母种或原种一般要到权威单位购买。购回后可自行扩繁。母种→原种→生产种 接种设备和操作 接种后的栽培袋最好少搬动,防止袋内袋外发生空气交换,而导致污染。 保持暗培养,室内保持干燥,过潮容易污染霉菌 环境温度保持在22-24℃ 。 一般菌袋在18-25天可发满,进入出菇阶段 。 通常500ml栽培种可接15―20袋。 发菌场地 正在发菌的菇包 七、出菇管理 由于菌袋颈圈处易于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氧气,且对环境温度变化也较敏感,故菇蕾通常在颈圈处出现,产生菇蕾后可将盖子拔下 如菌袋侧边有空隙,菇蕾有时会在侧边生长,此时可在侧边划破让其生长。 平菇现蕾后,应注意通风换气和增加湿度 可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或采用加湿机以增加湿度,保持相对湿度80-90% 切勿直接向幼小菇蕾喷水 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喷水应勤喷、轻喷并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湿润。 平菇墙式栽培 八、采收 当平菇菌盖充分展开(平菇成熟标准: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展平),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但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此时单菇重量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度也最高,虽其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初熟期,但菌盖外缘韧性较好,菌盖破损率不高,菌肉厚实肥嫩,商品外观较理想,售价也高。 适时采收,则菇体柔嫩,品质好,味道佳,产量也高; 采收过早,菇体发育不足,产量低; 采收过迟,菌盖干缩,菇柄坚硬,质量下降。 采收时一手按住菇柄基部,一手捏住菇柄轻轻旋扭下,应尽可能保持出菇料面完好,残留的老菌根应剔除,以防腐烂,诱发病虫害。条件允许还要对用浸泡法对菌袋进行补水处理 采收后的平菇要去除菌柄基部的草屑或棉渣,正面朝下,立即放入垫有塑料薄膜的筐内或塑料周转筐。盛放过程切忌挤压与过量,以免菇体破裂,采收后及时分装运往市场鲜售或盐渍加工。 注意:一般平菇不进行干制,会口味发苦、质地变韧。 平菇菌种质量的鉴别 菌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购置时应注意: 弄清所栽培菌种的温型、品种名称和特性 菌种要求纯净、洁白、无杂菌、生命力旺盛 菌种菌龄应控制在25~35天以内 适龄菌种生活力强,播种后萌发快;幼龄菌种,因菌丝尚未生理成熟,播种后气温高时易污染;超龄菌种播种后,活性明显下降。 适龄菌种表现为: 菌种瓶(袋)内菌丝洁白度较一致,长势均匀,闻之有平菇香味,按之有弹性 超龄菌种表现为: 培养基收缩,菌皮过厚,瓶(袋)内形成大量原基,有些甚至吐黄水 平菇菌种培养基质有麦粒种、棉籽壳菌种及木屑种类型。同等播种量下麦粒菌种产量最高,棉籽壳次之,木屑菌种最差。 七、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1、木霉菌:木霉开始长出菌丝,形成分生孢子,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粉状。 子实体在后期受感染,则在菌盖或耳片上产生褐色病斑,以后出现深绿色分生孢子,引起子实体腐烂。 木霉的分生孢子可借助空气、雨水、有害动物、害虫、和操作工具传播。培养料带孢子,则易在微酸性的料面萌发生长,可与食用菌争夺养料和水分,产生毒素。 2、曲霉菌:一般以黑曲霉和黄曲霉危害最大,黑曲霉的菌落为黑色,黄曲霉的菌落为黄色,培养料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产生此杂菌。 3、青霉菌:青霉在培养料表面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1~2天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商超渠道儿童饮料报告-中国安全食品甄选小组.pdf
-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⑴溶液是混合物.ppt
- 变黄期阶梯升温烘烤工艺对多酚类及相关物质的影响.pdf
- 标准食谱在餐饮生产管理中的作用5.ppt
- 表面活性剂对城景观河道污染底泥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作用研究.doc
- 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油藏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优化-石油钻采工艺.pdf
- 滨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
- 丙酮酸产业调研报告.doc
- 玻璃纤维行业研究现状的分析中材科技特纤事业部副总经理祖群.ppt
- 勃根地葡萄酒有着全法国最精细复杂的aoc产地分级制度.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