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骨及其连接 解剖学教研室 骆世芳 筛 骨 筛 骨 蝶 骨 颞 骨 颞 骨 上颌骨 犁 骨 下颌骨 下颌骨 下颌骨 临床意义 (1)如囟膨隆说明颅内压增高 (2)如囟凹陷说明有脱水现象 (3)因为囟是膜状,临床对新生儿的某些颅内疾病可在此进行穿刺,以助诊疗。 (4)可根据囟的位置和形状,确定胎位。如产前检查摸到是菱形(前囟)说明是枕前位,摸到三角形(后囟)说明是枕后位。 (5)根据囟的愈合时间,可判断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3)运动 颅底内外面孔裂及通过的结构 两孔: 鼻前孔(1对,合称梨状孔); 鼻后孔(1对); 2)鼻旁窦 鼻周围的一些含气骨,骨质中空,在活体,其内层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且开口于鼻腔,总称鼻旁窦。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相应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后方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翼腭窝。 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 ②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后方的蝶筛隐窝。 ③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④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 窦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 中鼻道 蝶筛隐窝 额 窦 鼻旁窦 筛 窦 前、中筛窦 后筛窦 鼻旁窦 上颌窦 上颌窦口 鼻旁窦 蝶 窦 蝶筛隐窝 筛 窦 后 中 前 上鼻道 额 窦 上颌窦 中鼻道 鼻旁窦 3)骨性鼻腔的交通 向前:经鼻前孔通外界; 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 向后上:经蝶筛隐窝通蝶窦; 向外侧: 经上鼻道通后筛窦; 经中鼻道通前、中筛窦、上颌窦、额窦; 经下鼻道-鼻泪管通眼眶; 经蝶腭孔通翼腭窝; 向下:经切牙管-切牙孔通口腔; 向上:经筛孔通颅前窝; 5. 顶面观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前 囟 后 囟 成人颅骨 新生儿颅骨 四、新生儿颅骨的特征 脑颅比面颅大。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在骨的交接处缝隙较大,称颅囟。 前囟:位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最大,常在生后1-2岁闭合。 后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接处。呈三角形,出生不久即闭合。 另还有顶骨前下角的蝶囟及后下角的乳突囟,生后不久即闭合。 五、颅骨的连结 1.直接连结: (1)缝连结: (2)软骨连结: 颅顶骨之间的连结。 颅底各骨及面颅各骨之间的连结。 * *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23块。 1.脑颅骨: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枕骨、筛骨、蝶骨。 2.面颅骨:15块。 成对--鼻骨、颧骨、泪骨 、上颌骨、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下颌骨、舌骨、犁骨 二、部分分离颅骨的形态 下颌骨:一体两支,体与支移行处称下颌角。 下颌骨主要结构: 冠突、髁突、下颌切迹、下颌头、下颌颈、下颌孔、颏孔 。 额 骨 蝶 骨 蝶 骨 (上面观) 蝶 骨 (前面观) 枕 骨 上颌骨 腭 骨 大 角 小 角 舌骨体 舌 骨 1.颅底内面观、相关孔道及通过的结构: (1)颅前窝: 鸡冠、筛骨筛孔(Ⅰ) (2)颅中窝: ※中央为蝶骨体,垂体窝、鞍结节、交叉沟、视N管(Ⅱ及眼A);※鞍背(与垂体窝统称蝶鞍);※两侧有颈动脉沟、向前外侧通眶上裂(Ⅲ、Ⅳ、Ⅴ1、Ⅵ) 、后有破裂孔;※前床突、后床突; 三、颅骨的整体观 ※蝶骨大翼根部有:圆孔(Ⅴ2)、卵圆孔(Ⅴ3)、棘孔(脑膜中A); ※弓状隆起、鼓室盖、岩部尖端有三叉N压迹; (3)颅后窝: ※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Ⅸ、Ⅹ、Ⅺ 、颈内V)。 ※枕骨大孔、斜坡、舌下N管内口(Ⅻ)、内耳门(Ⅶ、Ⅷ); 12对脑神经口诀: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Ⅹ是迷走Ⅺ副, Ⅻ舌下要记住。 2.颅底外面观 以两侧下颌窝前缘及两侧乳突前缘作横线,将其分为3个区。 前区: 骨腭、牙槽突、切牙孔、腭大孔; 骨腭后方:翼突外侧板及内侧板; 内侧板间-鼻后孔; 外侧板与颧弓间-颞下窝; 中间区:正中为枕骨基底部。 前横线:正好通过卵园孔或破裂孔; 后横线:通过茎乳孔、颈V孔后缘及舌下N管外口。 颈V孔后外侧有茎突;以蝶骨棘为中心,前为棘孔,后为颈A管外口,内侧为肌咽管沟,外侧为下颌窝(前有关节结节)。 后区: 枕骨大孔; 枕髁; 乳突; 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3.侧面观: (2)颞窝: 颧弓以上,颞线以下,为颞肌附着点。 翼点:额、顶、颞、蝶骨会合处的H形缝,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3)颞下窝: 颧弓以下,颧弓与翼突外侧板间。经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1)外耳门: 前方-颧弓; 后方-乳突。 4.前面观: (1)额部 两侧隆起的额结节及其下方的眉弓、眉间、眶上切迹; (2)眶 呈四面锥体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