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鱼我所欲也上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月30日,身着便装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正与妻女在金华市区的婺江边散步,看到一名年轻女子跳江自杀,孟祥斌毫不犹豫跃入零摄氏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结果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只剩下妻女在岸边苦苦等待…… 2007感动中国义无反顾孟祥斌 - 视频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①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②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④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①;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 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②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③由此可见,人们所想望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①而与②之,行道之人③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④也。 万钟①则不辩②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③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④我与⑤ ? 乡①为身死而不受,今为②宫室之美为③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④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⑤ 。 小结: 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 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喻证) 第二层: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 一步:辨证分析(正) 二步:假设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 第三层: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 (正面举例) 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   (反面举例) 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写作特点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一、一词多义 1、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三、古今异义 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四、词类活用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