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比黄帝还老的“老人”穿越五千年遇见你.docVIP

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比黄帝还老的“老人”穿越五千年遇见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比黄帝还老的“老人”穿越五千年遇见你

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比黄帝还老的“老人”穿越五千年遇见你 核心提示:一棵、两棵、三棵......随着学生清脆的声音,我们看到60多棵古树在热闹的人群中,静穆的躺在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博物馆里,像是一个个含饴弄孙的老人。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该馆副馆长谭忠和他的同事们,从广东各地把这些饱受风霜侵蚀的古树抢救到这里来。研究所为他们测骨龄,发现这些年龄不等的古树生活于黄帝时代、周、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并通过年轮了解到这些古树的历史生活和其所在时期的气候条件等。 如今的观音山公园,因为有了观音山古树博物馆,而变得意义非凡。它是全世界迄今唯一的一座古树博物馆,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青少年科普基地,还是古树研究、气候研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镇馆之宝比黄帝还老 据谭忠介绍,博物馆里的这些古树大多命运坎坷,一些甚至是从农民手中抢救过来的。比如,一次高明某村村民在挖掘鱼塘时,挖到了一棵水松树树根,发现这种树软硬适中,于是进行大面积发掘,并用来制作软木塞。他们闻讯赶到后,经测定发现其死亡年龄距今2030±60年,是新冰期的老人。 另一棵距今1800年左右的古树在粤西的河里被发现,村民竟将其劈了当柴烧,我们发现后,立即将残余的树根和树干抢救回来。谭忠说,这些树木往往是当地农民发现了,但他们不识宝,只能当柴火烧,好在媒体和热爱科学的群众会给他们爆料,不过有时候当我们去抢救的时候,有些发现者意识到古树的价值,就开始抬价,让人无奈。 作为镇馆之宝--一棵黄帝时期的古树,是博物馆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珍品。这棵古树长8.1米、树干周长2.77米,经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用放射性碳十四同位素方法测定,其死亡年代为距今4420±100年,即公元前2470年前后,相当于历史上的黄帝时期。不过命运同样坎坷,这棵古树原理藏在粤西恩平市的潭江河床中,后因洪水泛滥而裸露出来,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和河水浸泡,古树外层已失去约三分之一,遗留下来的树轮还有300多圈。 这棵树是青皮树,为典型的热带树种,主要生长在越南和我国海南岛,但却出现在粤西,表明4000多年前广东气候比现在热。谭忠说,许多古树都是研究不同时期广东气候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物证。 200年内广东会持续升温 据谭忠介绍,树木不论尚在生长着的还是死亡后被埋葬在地下的,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其生长期内气候和环境的信息,一棵树木可以说是一部当地生态环境的史书。 古树的用途很大,也很有灵气,除了木材的物理用途外,东方神木在人们眼中还有镇宅、辟邪的作用。而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讲,几乎每棵树都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季风变迁的历史,都是古代历史文明的见证。谭忠说,博物馆从黄帝时期到近现代都有相应的古树,行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通过古树的年轮和碳氧浓度的分析,我们绘制出一幅幅曲线图,从中得出广东从四五千年至今的气候变化,发现了规律。谭忠分析说,他们发现广东的气候几乎是每400年一个由冷到热周期。最热的时候是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两三度,最冷的时候是下大雪,我们发现从清末到未来200年广东的气温会持续升温,而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态和地理灾害等连锁反应,比如台风、海啸、冰川融化加速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目前博物馆主要是以时间、年代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主要是收藏热湿时期的古树,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那些古树,像黄帝时期到夏商周。第二区主要是寒冷时代的古树,主要是秦汉两代,主要是青格树为主,第三区是温暖时期的古树,主要收藏唐宋元时期古树,第四区收藏五六百年前明清时代古树。 未来博物馆还将继续扩大规模,收集的古树也更趋向于古老的有价值的古树。尽量每隔百年就能收集到一棵古树。 创新合作模式一举多得 在没有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之前,因为条件有限,广州地理研究所搜集的众多古树标本,一直被堆放在广东省科学院大院里。 这些古树一旦脱离埋藏环境,日晒雨淋,就会逐渐风化、腐朽,让人心疼又无可奈何。谭忠说,后来多家媒体在报道古树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时,提出对古树保护问题的担忧。 2002年底的一天,广东阳江农民挖出一批几千年前的古树当柴烧的新闻,引起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的重视,他连夜赶往研究所,表示愿意在观音山森林公园内专门兴建馆场,一方面用以保护古树标本,另一方面可作为科普教材,向广大群众展示,增强市民爱护古树、保护环境的意识。 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只是建立博览园,一年后觉得效果不错,便开始建立专业博物馆。谭忠说,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合作方案,一方面增加了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观音山出场地、建立场馆和办公研究场所、提供古树收集购买和维护的经费,让广州地理研究所能把全部经费投到科研中。此外通过展览和讲解,还能让博物馆成为科普基地,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