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PPT奥赛专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PPT奥赛专题

专题:连锁遗传分析 一、连锁现象的发现 1.W.Baterson的实验(1906年) P 紫长×红圆 ↓ F1 紫长 ↓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4830 390 393 1338 2.连锁遗传 原来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 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相引相、相斥相(连锁方式) 二、连锁现象的本质 1.T.H.Morgan的实验(1910年) 果蝇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2.连锁: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倾向 三、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1.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P 灰身长翅 × 黑身残翅 ↓ F1 灰身长翅 × 黑身残翅 ↓ 按自由组合规律预期测交后代有四种表型,比例相同。 2.完全连锁 雄果蝇、雌家蚕(异配性别个体) 3.不完全连锁:普遍现象 4.交换:由于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使得原来连锁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 细胞学证据:交叉 四、三点试验与基因直线排列 在连锁遗传现象中,不同性状间的杂交所获得的重组值也是不同的。 问题:决定重组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摩尔根的设想(1911年): 1.相关概念: 1)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或其他方法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2)基因连锁图:依据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示意图。 3)图距: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1%的重组值去掉其百分率的数值定义为一个图距单位,也称“厘摩”( cM) 2.三点试验 例1(表). 分析方法: 1)归类: 2)确定亲本的基因连锁方式: 3)每次只分析两个基因,计算重组值,确定图距: 4)绘制连锁图: RF(a-b)=62+88/1980=7.6% RF(a-c)=89+103/1980=9.7% RF(b-c)62+88+89+103/1980 =17.3% 表型 实得数 a + + + b c a b + + + c + b + a + c 810 828 62 88 89 103 合计 1980 1)归类: 2)确定亲本的基因连锁方式: 3)每次只分析两个基因,计算重组值,确定图距: 4)绘制连锁图: RF(a-b)=2+96+110+2/1000 =21% RF(a-c)=73+2+2+63/1000 =14% RF(b-c)73+96+110+63/1000 =34.2% 测交子代的表型 数目 + + + + + c + b + + b c a + + a + c a b + a b c 73 348 2 96 110 2 306 63 问题:为什么p-s间的重组值(34.2%)低于 p-o间及 o-s重组值的两个分量之和(35.0%)? 三点测交后代出现8种表型时,表明相距较远的两个基因间必定有双交换发生,而末端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往往会低估了交换值,故需用两倍双交换值来作校正。 3.基因直线排列定律: 14%+21%-2×0.2 %=34.2% 染色体的这种线性模型为以后所有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框架,也预示着DNA分子线性特征的发现。 由Sturtevant所建立的这种遗传分析方法奠定了构建所有真核生物遗传图的基础。 问题:若三点测交后代出现6种表型,如何解释? 4.遗传干涉和并发 在一般的不完全连锁遗传三点测交实验中,双交换频率很低。可见每发生一次单交换都会影响其邻近位置发生另一次单交换,这种现象称作干涉。 一般用并发率来表示干涉作用的大小。 并发率=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两个单交换的乘积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