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与环境系统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一週 地球起源、大氣圈
一、 前 言
地球與地球上的大氣如何形成?為何別的星球沒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一直以來是困擾科學家的問題。直到實驗發現地球上的大氣可能是從當初組成地球的隕石中所富含的結晶水而來,而在最初大氣的成分也不像是今日的面貌。大氣的組成是由地球上的環境不斷的改造而成,最初的大氣並沒有太多的氧氣,而氧氣從何而來?以及現今大氣的分層。在本章之中會有進一步的介紹。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一週 地球起源、大氣圈
二、教學目標
本週將對地球的形成與大氣圈做初步的介紹。
本週將有以下幾個重點
1.1地球的起源
1.2大氣的演進
1.3 現今大氣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一週 盤古開天
1.1地球起源
1.若談論到地球的起源,則必須先認識構成地球的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在大霹靂後最初幾分鐘內產生的,而後來的較重的元素要藉由超新星爆炸產生。
地球大氣的起源:地球上的大氣主要來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撞擊地球的外太空隕石中所含水分,因為受熱蒸發成水蒸氣從隕石中出現。
地球大氣的演進: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氣成分並非與現今的大氣成分一致,後來經過生物的作用才形成現今的大氣。
大氣成分:主要是氮氣與氧氣,而其他氣體只佔大約1%
大氣壓力與高度關係:當高度越高的時候,大氣壓力越小。
大氣分層:主要分成四層,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與增溫層。
1.2大氣的演進
1-3現今大氣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二週 認識我們的環境
一、 前 言
人類無法離開地球而能生存,所以無論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周遭的土地,以及珍貴的水資源都是值得我們去認識與珍惜的。而大氣環境複雜程度遠比其他兩者高出許多,因此本週上課將對大氣環境作粗略的介紹,也讓大家對於大氣中的化學有著基本的認識。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二週 認識我們的環境
二、教學目標
本週對環境與大氣相互連結。並且探討其中的化學現象。
讓學生對於一些專有名詞有著基本認識,例如溫室氣體、懸浮微粒、IPCC、臭氧洞、酸雨等。
本週將有以下幾個重點
2.1環境與大氣
2.2大氣中的化學現象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二週 認識我們的環境
2-1環境與大氣
環境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體,但也有些人認為環境除自然因素外,還應包括有關的社會因素。
如按環境要素的屬性可分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自然環境雖然由於人類活動發生巨大的變化,但仍按自然的規律發展著。在自然環境中,按其主要的環境組成要素,可再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如海洋環境、湖泊環境等)、土壤環境、生物環境(如森林環境、草原環境等)、地質環境等。
1.溫室氣體:具有能吸收長波輻射能力的氣體,以水與二氧化碳為代表。
2.懸浮微粒:懸浮微粒是飄浮在空氣中的微小顆粒( 直徑在0.001~10μm之間 )的總稱,有自然及人造的。
3.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之縮寫,IPCC的角色為理解相關因人類影響氣候變化,評估其在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的資訊。
4.臭氧洞:總臭氧大量減少的地區通稱為臭氧洞( ozone hole )。此一名詞誤導了大眾的認知。一般以為大氣中有一個破洞,事實上,只是臭氧濃度減少,無所謂「洞」的存在。
5.酸雨:當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通常與工業污染有關。
2-2大氣中的化學現象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三週 地圈、水圈與大氣圈
一、 前 言
大氣系統的各分量是開放的、非孤立的子系統。他們彼此之間緊密的聯繫著,再各種時間尺度上從為小到中等直至行星尺度的空間尺度上都存在著交互作用。各種介面的通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這些區域。因此了解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可以讓我們對大氣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大氣與環境系統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第三週 地圈、水圈與大氣圈
二、教學目標
本週將對水圈與陸圈作一介紹
將水圈與陸圈與大氣圈作一連接,了解其交互作用如何運作。
本週將有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法.ppt.ppt VIP
- 公关语言学幻灯片.ppt VIP
- 2019版最新18项护理核心制度.docx VIP
- GPS静态网的布设.ppt VIP
- DB32T 2887-2016 曳引电梯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pdf VIP
-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中职语文高二同步课件精选(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数据挖掘教案.doc
- DB42T 2390-2025 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