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3项农作物秸秆.doc

2017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3项农作物秸秆.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3项农作物秸秆

附件1: 2017年省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 (一)综合技术(3项) 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技术 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利用技术,整体推进区域内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1.秸秆肥料化利用。实施水稻、大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或加工有机肥还田,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水平:一是在浙北等平原地区科学合理地推行秸秆机械粉碎翻耕还田技术;二是利用秸秆混配畜禽粪便加工有机肥还田利用;三是在山垅田、小块地等机械不宜操作地区开展秸秆覆盖还田、行间铺草等方式还田利用;2.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玉米、茭白、水稻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或加工颗粒,作为草食动物饲料,推进秸秆养畜产业;3.秸秆能源化利用。积极推广秸秆固化成型、炭化等技术,推进生物质能利用。4.秸秆基料化利用。推广秸秆搭配牛粪、鸡粪、麦麸、豆饼或米糠等原料加工成食用菌等栽培基质。 沼气集中供气及资源化利用 技术要点:通过先进厌氧发酵工艺将农业有机废弃物制取沼气并净化,通过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气输配系统为一定规模的农村集居人口提供日常燃用的优质清洁沼气。同时厌氧发酵剩余物(沼液、污泥等)经处理后在附近的农业种植区、果园茶园及林地等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模式体系。 沼液深度处理技术模式 技术要点:通过多项沼液处理技术的组合优化,整合成可适应不同处理目的、效果要求的沼液深度处理技术模式,满足解决沼液综合利用中遇到的沼液减量、沼液效果提升、开发沼液利用新途径等问题。 (二)水稻主推技术(8项) 1.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和总结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壮秆大穗为主攻方向,以适宜苗穗数量构建高光效群体,通过肥水促控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更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更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两壮”即壮苗、壮秆,“两高”即更高的群体总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更高的籽粒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主要技术要点包括因地制宜选品种、基质叠盘育壮苗、稀植早发促壮秆、三沟配套调水气、巧施穗肥保大穗、绿色综合防病虫等六个方面。 2.水稻叠盘出苗技术 水稻叠盘出苗技术是有利于提高苗整齐度和出苗率,获取高产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供秧服务能力和供秧范围,降低育苗成本。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指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用“叶龄模式”将生育进程在时间上精确定量;用群体质量指标理论将高产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各生育阶段的发展指标作精确定量;在栽培技术上,围绕构建高产群体各生育阶段适宜的生长指标,针对不同栽培条件,对密、肥、水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精确定量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关键技术定量方法:一是根据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播种期预计主要生育期叶龄期和日期。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的穗粒重构成确定有效穗。三是根据种植品种预计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和移栽叶龄确定基本苗。四是根据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确定总施氮量。五是根据前氮后移原理和叶龄模式确定前后肥比例以及氮肥施肥时期和数量。六是根据预计穗数及够苗期和成穗率确定搁田时苗数及其叶龄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4.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 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是指根据当地早春回温情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尽早播种,提早移栽,促进早稻提早成熟,为连作晚稻争取生长季节的一种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一是要适期早播。机插栽培在3月17日至4月5日、旱育秧栽培和抛秧栽培在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8℃后尽早播种。二是培育壮秧。机插标准育秧播种量120~125克(芽谷150~160克)/盘,旱育秧100~125克(芽谷140~180克)/㎡,抛秧塑盘育苗50~60克(芽谷70~85克)/盘。每亩大田用种量3~4㎏,机插每亩用盘量25-30盘,旱育抛秧60~70盘。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叶蘖同伸壮秧。三是小苗早栽。4月 8日~4月18日,当秧苗叶龄2.2~3.5叶,苗高10~13㎝时,要高度关注天气预报未来7天天气趋势,选择冷空气过后的“冷尾暖头”抢连续晴天或温暖天气尽早移栽。早稻移栽宜在4月22日前结束。四是开沟做畦。大田早翻耕,移栽前1-2天施好基肥,开沟做畦,整平畦面,待泥土稍沉实后移栽。移栽时沟内灌满水,畦面无水层,以利浅插或摆栽,提高移栽质量。五是少本移栽。旱育秧栽培行株距为24㎝×14㎝;机插为30㎝×11~12㎝,每亩丛数1.85~2.0万。旱育秧和抛秧栽培每丛3~3.5本,每亩基本苗6~7万;机插每丛3.5~4本,每亩基本苗6.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