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钱的主人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駕馭欲望馬車 別急著吃棉花糖
聯合報2008/09/02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
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橫在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
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用。
?個人財務管理
●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流向。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馬上吃掉的人,可能不斷累積債務。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須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