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6.蒲柳人家(节选) ◆作家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通州人。其作品主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主题解说 小说以六岁孩子何满子为线索,叙述故事,展开情节,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热情地歌颂了那些淳朴善良的劳动百姓。 ◆结构图解 ◆疑难探究 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何满子: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天真顽皮,机灵聪明,充满稚气。 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鱼、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爱憎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泼辣大胆,刚直不阿。但对待孙儿却口苦心甜,溺爱有加。 何大学问: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B D 3.(2016,荆州)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4.说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比喻;形象地写出一丈青大娘骂人“水平”高,突出其爽直泼辣的特点。 (2)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夸张、比喻;表现了何大学问遭遇了烦恼,心情沉重。 C 5.(2016,泰安)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点拨】选项A体现了何大学问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选项B体现了何大学问仗义轻财、扶弱济困的慷慨性格。选项C体现了何大学问爱摆阔气、爱慕虚荣的性格。选项D体现了何大学问在学习上不耻下问的特点。 B 6.(2016,泰安)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点拨】《蒲柳人家》是刘绍棠乡土文学的代表作,故“语言古朴典雅”有误。 A 酒酿王(2016,盐城)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卖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