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探索   摘要:河南省是中华姓氏寻根文化资源第一大省,然而目前在资源开发中存在基础研究不够扎实、对外宣传不到位、开发形式单一、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姓氏寻根旅游产品形式雷同、未能充分重视游客参与性等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开发策略:加强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基础研究,为寻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特色鲜明的姓氏寻根文化对外宣传体系;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姓氏寻根旅游内涵素质,打造寻根旅游精品。   关键词: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中圈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47-03      古人曾以树之本、水之源比喻人的祖根。“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中国人寻根谒祖的文化心理可谓根深蒂固。河南姓氏寻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文化资源第一大省,海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然而,当前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在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对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打造中原文化特色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河南省姓氏文化资源概述    1.姓氏的起源  姓氏,本是姓与氏的合称。《左转?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可见,姓与氏虽密切相关,最初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可谓姓之渊薮。当时,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世系从母系计,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凡在同一氏族(图腾)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个女性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进,氏族图腾逐渐转化为族姓――代表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符号。故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姓,人所生也。”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侵占共有财产逐渐成为“贵族”。而每一支“贵族”,都出自一个男性祖先,各有一个表示宗族的称号。这就是氏。姓与氏产生的时间不同,其社会职能也不同:姓为“别婚姻”,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氏则“明贵贱”,所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氏开始逐渐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      2.得姓受氏之类型  繁多的姓氏到底如何得来?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情况:以国名为姓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以封地为姓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以官名为姓氏:司城、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皆属此类;以职业技艺为姓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以居住地为姓氏:诸如东郭、西门、池、间、里等;以先人字为姓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以排行为姓氏:如伯、孟、仲、叔、季等;以谥号为姓氏;因赐姓、避讳而改姓氏: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少数民族带来的汉族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3.河南是我国姓氏文化资源第一大省  谢钧祥在《河洛文化与中华姓氏起源》中的研究认为:起源于河南的古今姓氏达到1 834个,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序的120个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52个,部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45个,两项合计97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省是中华姓氏文化资源第一省,海内外华人祖根大多在河南!    二、河南省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寻根热”的兴起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就是“数典忘祖”,“忘了本”。1976年,美国黑人作家阿克斯?哈利的小说《根》问世,这本书在台湾发行后,掀起一股寻根溯源的热潮。此后,国内外许多报刊登载姓氏寻根的文章,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姓氏方面的专著。《河南日报》1981年刊登的黄典诚先生的《寻根母语到河南》一文,明确指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在闽南,终点无疑在河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发政策为广大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会内地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打开了方便之门。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来祖国大陆寻根谒祖活动高潮迭起,来河南寻根的人数累计达30余万人次,河南各地的姓氏文化研究和寻根联谊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如2003年,郑州市主办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