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PPT
第七章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地壳上部岩土体经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原有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
由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造成的对工程建设具有危害性的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为不良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等。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灾害地区,它们给工程线路的合理布局、工程设计或施工带来困难,像大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其规模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重大的地质灾害,给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危害。;第一节 崩塌;;3、确定崩塌体的边界
(1)应查明坡体中发育的裂隙面、岩层面、断层面等结构面的延伸方向、倾向、倾角大小及规模、发育密度等,即构造面的发育特征。
通常情况下,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倾构造面,易构成崩塌体的后部边界;垂直坡体延伸方向的陡倾构造面或临空面常形成崩塌体的两侧边界;崩塌体的底部界面常由倾向坡外的构造层或软弱带组成。;(2)防治措施
1)排水
2)刷坡清除
3)坡面加固
4)拦截防御
5)危岩支顶
6)遮挡工程
;第二节 滑坡;滑坡形态特征图;二、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1、形成条件:
(1)岩土类型:各类岩土体都可能构成滑坡体。
(2)地质构造:有贯通的滑动面。
(3)水:重要条件
诱发滑坡发生的因素还有:地震、降水和融雪;河流、人为因素等。
;2、影响因素
;(6)地震:;三、滑坡分类
;四、滑坡的野外识别;2、滑坡先兆现象的识别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干枯、井(或钻孔)水位突变异常;
在滑坡体前缘土石零星掉落,坡脚附近土石被挤紧,并出现大量鼓张裂缝。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记录,那么在大滑动之前,无论是在水平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临滑迹象;
坡面上树木明显倾斜,建筑物开始变形,还有山坡农田变形,水田漏水、动物惊恐等,这些说明该处滑坡处在缓慢滑动阶段。;五、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1)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有以下特征:;六、滑坡防治原则及主要措施
1)、原则:在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针对引起滑坡滑动的因素,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阻止滑坡滑动。
2)、措施:“一排、二挡、三减、四固”。;(2)支挡:重力式挡墙;锚固桩;锚杆;锚索;抗滑明洞。
(3)刷方减重:(一般阶梯状刷方,并反压护坡)。;小结:
1、崩塌、落石与岩堆
2、滑坡;第三节 泥石流;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方式
“冲”和“淤”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征和主要危害方式。冲是以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建筑物而造成直接的破坏;淤是构造物被泥石流搬运停积下来的泥、沙、石淤埋。
“冲”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冲击、冲毁、磨蚀、直进性爬高等多种危害形式。
“淤”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堵塞、淤埋、冲毁、堵河阻水、挤压河道,使河床剧烈淤高、冲刷对岸,使山体失稳,淤塞涵洞,淤埋道路,直接危害工程效益和使作寿命。;三、泥石流形成条件;;四、泥石流的类型
1、按物质成分分类
泥石流—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
泥流—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沙粒、石块组成
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
2、按物质状态分类
一是黏性泥石流:
二是稀性泥石流:;五、泥石流的防治
(一)防治原则
选线是泥石流地区公路设计的首要环节。
1)高等级公路最好是避开泥石流地区。
2)当大河的河谷很开阔,洪积扇未达到河边时,可将公路线选在洪积扇淤操作范围之外通过。
3)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或沟床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的堆积扇顶部用桥跨越。
4)如泥石流流量不大,线路也可以在堆积扇中部以桥隧或过水路面通过。
5)通过散流发育并有相当固定沟槽的宽大堆积扇时,宜按天然沟床分散设桥;如堆积扇比较窄小,散流不明显时,可一桥跨过。;(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通过调查、访问、测绘、观测等获得一手资料,掌握其活动规律,有针对地采取“预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防、避、治相结合”的方针。
泥石流的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排、挡、固防治技术联合特殊作用。;1、跨越工程
2、防护工程
3、排导工程
4、拦挡工程;泥石流防治措施
;六、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三者常常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并且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等。;2、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