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味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个世纪的“味道”   “么凤”出售的话梅,可算是“全球至贵”。每两80元港币,每颗大约20元港币,折算下来每克约1.6元港币,甚至超过目前白银价格的1/3。它既没有镀金,也没有镀银,有的只是从1960年一直延续至今,依旧保持不变的“味道”。      地道香港味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铜锣湾街头寻找一家小店并不是桩容易的事,那怕是寻访拥有“全球最贵”话梅王的凉果店――上海么凤话梅王。密集的高楼林立,款式各异的招牌在空中伸展,将街边的商铺完全笼罩。如果你没有时时抬头看看,恐怕会一不留神,就直接跨了过去。和“么凤”的相遇就是这样,走过了,再蓦然回首,色彩斑斓中一块红底招牌特别打眼。“上海么凤话梅王”,名字有些古意、有些陈旧,甚至略带沧桑,会令人生出片刻的迷离,恍如置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电影中。      追溯起来,这个凉果店与上海还颇有渊源。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香港的司徒先生与一位来自上海的朋友在港岛合开了一间士多店,为了慰藉这位朋友的思乡之情,便将店名取为“上海么凤”。时光流逝,这对老搭档也早已离开人世,然而“上海么凤”却独树一帜,让后人无法舍弃。   现在,“么凤”已经由第三代掌门人接管。但在创始人司徒老先生执掌店面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么凤”完成了从士多店到凉果店的彻底转型。最开始,“么凤”只是卖些可口可乐、糕点、糖果、瓜子、花生等,同时顺带出售话梅、蜜饯等各种凉果零食。渐渐地,司徒先生听到顾客们的抱怨和希冀:“这味道太淡,如果浓些就好了!”“那气息真古怪,如果闻起来也像吃起来一样香甜才妙呢!”司徒先生耳闻顾客的建议,萌生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自己研制配方,亲自动手制作香港本地的话梅等各式凉果。   经过几年摸索、改进,加上供货人、师傅、伙计的多方努力,司徒先生成功了。士多店改换了经营重点,成为以凉果为主打的“上海么凤话梅王”。街坊们对这些深具“香港口味”的凉果很是捧场,口口相传,“么凤”的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远远超过一般凉果店。但只要零食拥趸一旦品尝到“么凤”的凉果,便立即明白什么是“云泥之别”,他甚至希望从此不再吃这种零食,好让自己永远记住这种味道。      纯手工,纯天然      乍一看,“么凤”的店面相当普通,在铜锣湾商店林立的街道上随时有被忽视的可能,陈列也依旧是大大的玻璃瓶装满各式的凉果,跟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凉果店别无二致。但如果你善于体察细节,就能感觉“么凤”的不同:80来平方米的店面对于一家凉果店来说相当宽敞,300多种凉果、点心沿着两边的墙壁整齐排列,中间一条宽阔的通道。相对于一般小店把畅销货堆在门口,入门后又寸步难行,“么凤”的活动空间显得相当奢侈。售货员多达六七个,个个忙碌,可见生意兴隆。   “么凤”的第三代掌门人司徒永信介绍,“么凤”大约有300余种凉果产品,其中100多种纯属手工制作。多年来,师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么凤”的手工凉果配方一直没有改变,制作方法也丝毫没有走样。从果子的拣选、清洗、风干到调味、腌渍等八九道工序,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师傅亲手进行。   按司徒永信的说法,宁愿贵,也一定要拿到全香港最新鲜最好的料。以“么凤”每两80元港币的陈年冬姜、蛇胆川贝旧陈皮、顶级话梅王三项镇店之宝来说,目前,“么凤”基本固定了这三类产品的原料产地:话梅八九成来自台湾,因其个大、肉厚、味甜;陈皮来自广东新会,因其气味芬芳、成分独特;冬姜则来自广西水口,因其细嫩无筋、辛辣不柴。就个体而言,师傅选料仍要精细,不但要详看外观,还得亲口品尝味道,乃至个头、质地、口感,都得符合么凤的标准,有一丁点瑕疵的都得抛弃。及至后来的工序,更是每粒都得经过师傅的手。   摆到柜上等待售卖的每一颗凉果,凝聚的不止是师傅的眼力、心力和手力,还有耐力。完成整个工序,话梅和陈皮一年才能出产一批,而陈年冬姜更是需要3~5年才出产一批。期间,师傅还得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温度、湿度、密闭度等,经过好几年的维持,方能保证出来的成品依旧是“么凤”延续半个世纪的“味道”。      传奇的么凤      司徒老先生晚年将凉果的独家配方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司徒永信,意欲将毕生创立的品牌托付给他。但当时小司徒尚未成年,不能承业,于是在一场家产纠纷过后,么凤一分为二:司徒先生女儿经营的一家搬到九龙,仅仅名曰“么凤”。儿媳经营的一家则留在港岛,注册成立老招牌“上海么凤”有限公司。儿媳辛苦经营了七八年后,才将家业交给了成年后的儿子司徒永信。      司徒永信今年刚刚二十四岁,正式接管“么凤”却已经一年多。出国留学两年的他,对于如何让从爷爷手里继承的“么凤”发展壮大,和妈妈有些不同的看法。例如爷爷和妈妈管事的时候,人情味很浓,视伙计如朋友,而他则更想加强一些“制度”方面的建设。而现在,他最大的热望是进行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