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倾城,拷问“城市的良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暴雨倾城,拷问“城市的良心”   世界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近日,我国湖北、安徽、浙江、湖南、江西、北京等省市遭受了暴雨袭击,众多城市都惨遭水浸,许多城市出现了水漫街面、行车如船的景象,“城市的良心”正接受着雨水的严峻考验??????      内涝,暴露城市发展短板         逢暴雨必涝、逢暴雨必瘫,一场暴雨就把一个城市打得乱了套。内涝,已经成为一个令各大城市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举头望高楼,低头趟污水的日子,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市民的心,成为许多城市的梦魇。   如何检验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作家龙应台曾经这样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回顾今年入夏以来这几场暴雨,让我们现代化的城市原形毕露。武汉变身“水上乐园”,公交充当冲锋舟;杭州“水漫金山”,西湖边看海;南昌街上可以钓鱼;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燕京七景为: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越来越多的“涝景”被曝光,戏谑之余,委实令人深思。   小雨小淹,大雨大淹,暴雨全淹。这使得许多城市逢夏季便成“淹季”。突如其来的暴雨片刻工夫就能把城市变成水乡泽国,千城一面:一样的水漫金山,一样的游泳看海。暴雨突袭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但也暴露出了城市大规模扩张的短板:城市规划不合理、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大水围城,谁是罪魁祸首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判断生活得更好的指数有很多,城市不涝、交通不瘫痪应是最基本指数之一。   而如今,内涝已成为城市的流行病,市民心中一堵,不禁发问:为何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东方威尼斯”?   首先,强降雨是引发内涝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改变,呈现出增多增强的态势,人类面临的气象灾害也更为频繁。越来越多的特大暴雨接踵而至,打得城市措手不及。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地面“硬化率”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天都有数万平方米的地面被硬化。虽美化了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同时也带来了雨水下渗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地面的吸收能力。以前,雨水落到地面后,直接通过土壤吸收,补充地下水;现在,硬化的地面阻断了雨水下渗,只能通过人造的排水系统化解。对雨水不能有效地吸收利用,使土地失去了蓄水功能,城市地下水位也难以回升。据报道,每年仅北京城区流失的雨水就达6~7亿吨,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每年最大供水量也仅10亿吨。   再者,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排水标准仅为“一年一遇”,也就是说每年都可能要淹一次,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几十年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是看得见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看不见的下水道狭窄污浊,排水管网建设跟不上,排疏能力严重退化。我国在城市排涝的法律规定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国之声”观察员张政法教授认为,由于地下排水系统不是面子工程,很多城市疏于监管和规划。      埋在地下的,是“城市的良心”      暴雨倾城,让我们开始关注地面以下的城市。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长期以来重地面形象建设,轻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看着城市中那些光鲜亮丽的建筑,谁会关注到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统?我们生活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代化城市里,有气势恢宏的“亮化工程”,有风格各异的标志性建筑,然而我们的排水系统还徘徊在多年前的标准上,城市排水这一“埋在地下的政绩”易被忽视,致使资金投入的方向缺乏长远的规划。   现有的排水标准滞后,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后天投入改造不够,使得全国多座大城市纷纷在暴雨中“沦陷”。防洪排涝设施弱不禁“雨”,城市建设只重“面子”不重“里子”,因为如果把钱投在“地下”,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花巨资建造也相当于半夜化妆,十分划不来。地上的形象工程就不一样了,漂亮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更能直截了当地体现出领导的政绩,引起更多的关注。   暴雨是天灾,但天灾的后面,还有人祸。与其说是暴雨成灾,不如说是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同流合污淹坏了城市。曾有人这样说:越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检验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紧要时刻考验管理者的应对能力。暴雨似乎成了城市防洪能力的一面镜子,让脆弱的排水管道无处可逃。   中国社科院学者袁晓勐直言不讳地称:“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