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甘草的临床配方使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甘草的临床配方使用
吴之抄 陆金虎 (扬州康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11400)
【摘要】目的 讨论甘草在配方中的使用。方法 对甘草不同的炮制加工后在组方中不同的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组方存在不合理过度使用。结论 甘草对治疗一些慢性病有相当有效。
【关键词】甘草 组方 效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30-01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use of liquorice in the formulation. Methods: To compare the processing of licorice in different after different prescription. Results: The irrational excessive use of prescription.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chronic diseases of licorice quite effective.
1 资料与方法
1.1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别名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等,其药性甘平;归脾、胃、心、肺经;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之功效;是属于补益药、润肺药。
1.2甘草性味甘平无毒,和咸、苦、辛、酸味和寒凉、温热性药皆可相伍。古代对甘草的应用相当广泛,《伤寒论》113方中,用甘草者达17方,历代医者认为甘草可补、可泻、可缓、有解诸毒功效,甘草调和百药众药,具有万般调和之效用,故有国老之称号。可见古代对甘草的应用相当重视。
1.3甘草生用与炮制后皆可入药,虽为同是一物,则功效主治亦别。
1.3.1生甘草偏于清热,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启用甘凉除热之力也。
1.3.2灸甘草则偏于补中、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1.3.3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
1.3.4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此外甘草梢是根的末稍部分或细根,具有治疗尿道涩痛、利尿通淋功效。
1.4另根据甘草的现代研究发现甘草含有甘草甜素和黄酮甙及甙元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甘草甜素对消化系统胃溃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还具有如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就是甘草甜素及其水解后所产生的的甘草次酸,另外有一定的中枢性镇咳和抗惊厥作用。甘草流浸膏灌胃能直接吸附胃酸,抑制基础的胃液分泌量效果明显。
1.5现行甘草入方使用量规定是在2-10克,但实际在配方药物配伍得当,疗效显著;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出现不良后果。在使用中有诸多注意事项:
1.5.1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有“藻戟遂芫俱战草”之说,这是古代历代圣医的经验总结,故在实际配方中审方时必须要注意有无违反配伍禁忌。
1.5.2嘈杂吐酸明显者,不宜用甘草。因甘草味甘甜,用之则助其胃酸增多而嘈杂吐酸更重,尤其是蜜炙甘草更不可用。
1.5.3寒湿壅滞中焦而胃脘胀满者不宜用。因甘草味甘性缓,会助湿邪难解,胀满加剧,如用时必配伍温散之品方可。
2 讨论
清代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说,甘草“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故有国老之称”。正因为甘草功效显著,所以古代医圣张仲景配方的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柴胡、白虎汤等,无不重用甘草。甘草虽然应用广泛,古代本草学家就指出过,甘草有“小毒”,一次使用量不宜过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主要含甘草甜素,可水解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证实,长期服用激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等。因此,甘草虽然属于天然植物,相对比较安全,但长期滥服甘草的话,还是会产生全身浮肿、血钠浓度增高等现象。长期的水肿加重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加上高浓度钠离子对血管壁的损害,最终导致高血压发生。过量食用甘草还可能对消化系统和肾脏带来危害。
3 小结
甘草本身没有副作用,但中药一般不会出现单独服用,很多的时候都是多味药相结合煎熬服用治病。因此在配药就要注意,甘草并非与任何药结合都没有副作用。有科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