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木头赋予生命的人
第23卷第2期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Vol.23 No.2
2010年4月 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 Apr.,2010
给木头赋予生命的人
———记我国著名版画家沙清泉
冯爱民
(镇江市中国画院,江苏镇江 212000)
摘 要:我国著名版画家沙清泉,他一生操刀60年,创作了数百件版画优秀作品。他用犀利的刻刀,给木头赋予了
“生命”,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根据沙老生前遗愿,其夫人及其子女将沙老版画作品及遗物捐献给镇江博
物馆。
关键字:沙清泉;木刻版画;艺术人生;艺术成就;艺术精神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0)02008403
1 沙清泉的艺术人生
沙清泉,回族,祖籍江苏镇江丹徒,1916年出生于上海市,其父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沙清泉幼年就
读于私塾夏伯安学堂,并酷爱美术,课余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1932年,其父身患重病,家境寥落,16岁
的沙清泉不得不放弃学业,白天到一家钱庄当学徒,晚上到由黄炎培主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夜校三马路分校学
习文化知识。在学校中,他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开始投身于进步的社会活动。在纪念上海大光纱厂工人罢
工、纪念“五卅”惨案、声援“一二 ·九”运动的各次游行队伍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为此,沙清泉被钱庄
[1]
开除 。
1935年,沙清泉积极投身于鲁迅先生大力倡导的木刻活动,开始学习木刻版画。1936年,他毕业于上海
中华职业夜校三马路分校,并留校工作。同年,他与木刻工作者马达创办了木刻研究班,培养木刻版画
[2]
人才 。
1936年,他用一把斜刃修脚刀,在一块杨木板上,创作了第一件版画作品《囚徒》,发表于《上海新闻
报》。作品线条粗犷、黑白分明,主体表现一个囚徒,身负沉重的镣铐,眼神中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画面撼
人心魄。沙清泉用这幅木刻的稿费,购得一套日本进口的木刻刀,开始了他长达60年的木刻艺术生涯。
在此后的两年中,他创作了《鲁迅像》、《灾》、《牧羊人》、《保卫祖国的巨人》、《十字街头》、《朱门酒肉
臭》以及根据鲁迅先生小说《药》所创作的《小栓发病》、《老栓夜里出门》、《买人血馒头》、《祭》等众多作品,
并于1937年在上海出版了第一本木刻专集《刀痕———第一集》,引起社会好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沙清泉参加了由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领导的“职业界
救亡协会”及上海各界“抗战后援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八 ·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沙清泉参加了战
地服务团,当护士、抬担架,直接投身于抗战之中。上海沦陷后,沙清泉毅然离开上海,碾转武汉,用铮铮刻刀
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6月12日,在汉口的木刻工作者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
他与力群、刘岘等著名版画家一起被推选为理事。武汉沦陷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西迁重庆,改组
[3]
为“中华木刻研究会”,沙清泉又被推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理事 。在此期间,他被“中华全国木刻研究会”总
会聘为“陕区木刻指导员”,奔赴豫、陕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和木刻推广普及活动。数年中,他先后在河南主编
收稿日期:2010-01-26
作者简介:冯爱民(1959—),男,山东寿光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主要从事美术创作方面研究。
·84·
过《拓荒画刊》、《黑白画报》,并在河南的叶县、伊川、洛阳、鲁山、禹山等地举办木刻漫画展览和木刻讲习班,
并为受灾的中原人民进行赈灾义展、义卖活动。抗战八年中,他创作了《逃亡》、《流民图》、《流浪者的歌》、
《团结抗战》、《仇恨》、《没有血色的人们》、《把仇恨寄托在枪膛里》、《油干灯草尽》等作品。特别是 1943年
创作的《天灾?人祸!》震动了画坛、震撼了社会。画面中几株枯萎的玉米,杆上爬满了蝗虫,远景是蝗虫飞
动,遮天蔽日,特写镜头是一只巨蝗在吞噬着一位老农民的喉管。看到这怵目惊心的画面,不禁让人联想起
1942年中原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