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语法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语法PPT

补充:以往对汉语特点的研究 1 马建忠《马氏文通》 该书是汉语语法学诞生的标志,该书认为“各国皆有本国之格朗吗,大旨相似,所异者音韵与字形耳”。把拉丁语法的框框照搬到汉语,从而建立起汉语语法体系。 同时该书也发现了汉语的一些特点: 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 中国文字无变也,所以介字济其穷。 建立了词本位语法体系。 ;2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首部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系统语法著作。 建立“句本位”语法体系。 首次把汉语句子成分划分为“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建立了“中心词分析法”。 缺点:模仿纳斯菲尔德《英语语法》,将汉语比附于英语。 ;3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对汉语的认识较前两者有了较大进步。 王力: “中国语法所论,就只有造句的部分了” “这二三十年来,中国语言学家所争论的全是词的分类问题和术语的问题……这样,所争论的只是皮毛,不是语法的主要部分。” (《中国语法理论-导言》) ;4 其它 20世纪50年代汉语学界开展了关于汉语词类问题和汉语主宾语问题的讨论。 重要著作: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语法答问》、《语法讲义》(朱德熙) (其中《语法答问》一书对汉语基本特点作了扼要论述。);汉语的词类体系 第一层次: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名词;时间名词(VS时间副词) 语法特点: 1)除了能做主、宾、定语外常作状语。 2)在动词“在、到、等到”后作宾语。 3)能用“什么时候”提问 4)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代;处所名词 1)表处所的名词:附近、远处、进处、高处、周围 2)表地名、机构的名词 语法特点: 1)在动词“在、到、往”后作宾语 2)能用“哪儿”提问 3)能用“这儿、那儿”指代;方位名词 语法特点: 1)常在别的词或短语后构成方位短语(定位性) 2)方位短语在介词后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 3)方位词有封闭性;其他分类:;二.名词的形态标志 名词的形态标志是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 常见的前缀有:阿、老、小。例如: 阿—:阿姨、阿姐、阿三、阿毛 老—:老张、老外、老弟、老大 小—:小王、小朋友、小老师 常见的后缀有: -子:盒子、票子、杯子、书呆子、胖子、盖子 -儿:门儿、包儿、汁儿、刺儿、眼儿、粉儿、尖儿 -头:石头、霉头、奔头、由头、看头、甜头、刺儿头 -者:作者、笔者、老者、前者、领导者、麻烦制造者;三、名词的语法特点 1)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1)飞机起飞了。 (2)下雨了。 (3)我买了一顶棒球帽。 名词“飞机”、“雨”、“棒球”分别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2)大多数名词可受数量短语、形容词、动词甚至名词等的修饰。例如: 一个人 一栋楼 一封信 黑芝麻 美丽的心灵 致富之路 河边柳树 ;3)多数名词不能重叠。除了“人”、“家”、“年”、“天”等极少数名词除外,多数名词不能重叠。例如: 人人 家家 里里外外 条条框框 *书书 *歌歌 *汉语汉语 *汉汉语语 4) 一般不受副词修饰,除了部分名词除外。例如: *很铜 *很米 *很丹麦 很铁 很面 很中国 5) 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四、名词偏误分析;(4)*我妈妈今年55岁数了。 ——我妈妈今年55岁了。 (5)*上课的时,不能打电话。 ——上课时,不能打电话。 ——上课的时候,不能打电话。 (6)*爸爸为了我花了很多金钱。 ——爸爸为了我花了很多钱。 (7)*我回到家的明天,就和朋友一起去玩了。 ——我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和朋友一起去玩了 ;原因:;动词 一、分类: 1、按意义功能: 2、能否带宾语 :及物、不及物 3、根据是否重叠 ;1、按意义功能: 动作动词: 打 跑 跳 心理动词: 想 爱 喜欢 妒忌 了解 存现动词: 有 在 增加 减少 判断动词: 是 如 叫 姓 等于 能愿动词: 能 肯 会 能够 可以 趋向动词: 来 去 上来 回去 形式动词: 加以 给以 予以 致以 使令动词: 请 派 让 要求;;(4)判断动词:表示对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