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圈层2

▲地壳特点 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 地壳元素:(90多种)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那家美) 地壳厚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地幔主要物质为硅酸盐类矿物,由于压力大和温度高的原因。有一定的熔融状态。 但不属于液态,是固体。 *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讨论: 如何划分界线 提示: 1.横波与纵波比较 2.速度的变化(转折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圈层的划分: 横波 纵波 共同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特 点 分 类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保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幔顶部比较坚硬,和地壳一起组成岩石圈。 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以上 ▲地核 :由铁,镍组成 外核,成液态(流动)可能是地磁场产生的原因 内核,一般认为成固态 特征 深度(km) 不连续面 圈层名称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圈层的划分: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 圈 岩石圈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生物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 大陆地壳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29% 上地幔顶部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固体杂质等 大气层的厚度:2000~3000千米 大气圈 大气组成成分: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元素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氨基酸,蛋白质) 氧气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保温作用 臭氧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条件 (凝结核) 固体杂质 水圈 三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位置: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绿色植物) 改造原始大气,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加。改造大气成分 生物 改造岩石圈,形成土壤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