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彼得保罗要塞和它的囚犯上
彼得保罗要塞和它的囚犯(上)
孙辰文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作为城市中兴建的第一座建筑物,既是圣彼得堡的象征,也是圣彼得堡的诞生与发祥地,更成为现今享誉世界的文化古迹。
17世纪的俄国还是一个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的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西欧发达国家相比极为落后。1696年开始执政的彼得大帝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从瑞典人手中夺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才能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自由发展与西欧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往,使俄国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为了使俄国拥有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国于1700年同瑞典开战,开始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
技术装备的落后使俄军在战争初期屡屡受挫。1700年11月30日,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在纳尔瓦城下击溃了训练不良的俄军。
纳尔瓦战役的失利并没有减缓彼得一世的扩张步伐。他一边加速进行军事改革,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一边总结经验,寻找时机进行反攻。到1702年,俄军已经能够在一些战役中取得胜利了。这时的战事已转入位于涅瓦河上游的拉多加湖地区。1702年10月,在经过两周的围困后,俄军攻占了诺特堡要塞(施吕瑟尔堡要塞),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大门。
1703年4月,俄军又成功地攻占了位于奥赫塔河与涅瓦河交汇处的尼耶尚茨要塞。
至此,经涅瓦河到波罗的海的通道彻底打通,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守卫通道的问题。在彼得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尼耶尚茨要塞虽经瑞典军队多年经营,牢固坚实,但它既远离波罗的海,又受到奥赫塔河河道狭窄、水量不足的限制,难以给要塞形成足够的防御区域,而在位于涅瓦河分叉处的快乐岛上修建一座新的要塞是最理想的方案。
涅瓦河在流经快乐岛时分为大涅瓦河、小涅瓦河与涅瓦支河。快乐岛濒临的涅瓦河水量充足、水面宽阔,对岛屿起到了绝佳的保护作用。
快乐岛的陆地面积又刚好可以满足一个要塞的占地需要,要塞的围墙沿河而建,攻城者即使渡过河面也无处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快乐岛成为修建新要塞的理想之地。
人们最初将要塞取名为圣彼得堡,但考虑到新兴的都城也要有个光荣而响亮的名字,就把圣彼得堡这个伟大的名称留给了即将动工的城市。要塞则因内部的石头教堂名为彼得保罗教堂而被人称为彼得保罗要塞。1703年5月16日,要塞的奠基仪式在快乐岛上隆重举行。随着参加劳动的士兵、农民和苦役犯的铁锹插入潮湿的泥土,俄国的北方都城也随之诞生了。
虽然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防御设施修建的,但从它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直到1917年沙皇政府垮台为止,却从没有发挥过海防工事的作用。自18世纪上半叶起,要塞便成为沙皇关押政敌和敌对势力的专门监狱。俄国历史上曾与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进行过坚决斗争的三代革命者——十二月党人、民粹派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代表都被囚禁在这里。
彼得保罗要塞迎来的第一个犯人是彼得大帝与第一个妻子洛普金娜所生的儿子阿列克谢。1689年,在母亲纳雷什金娜的安排下,彼得与保守派贵族的女儿叶夫多基娅·洛普金娜完婚, 1690年2月18日生下王子阿列克谢。幼年时,王子不爱学习,成年后酗酒作乐,过着纸醉金迷的颓废生活,父子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紧张。保守派贵族和神职人员在阿列克谢周围形成了一个反对彼得改革的阴谋集团。1711年10月,阿列克谢在奥地利与奥皇的妹妹完婚,回国后开始公开反对彼得的改革。彼得严厉斥责儿子的丑恶行径,警告儿子如不改过,将剥夺其皇位继承权并将其“削发为僧”。阿列克谢对彼得的忠告置若罔闻,竟然当众宣布放弃皇位继承权,并于1717年9月趁彼得出国之机叛逃维也纳。得到消息的彼得一世万分震惊,他坚持将儿子引渡回国。经过反复交涉, 1718年阿列克谢返回俄国。彼得首先剥夺了阿列克谢的皇位继承权,然后将其关入彼得保罗要塞中的特鲁别茨科伊“棱堡”——以彼得大帝的好友特鲁别茨科伊的名字命名的建筑。1718年彼得大帝专门成立了由127人组成的特别法庭,对阿列克谢进行审判。1718年6月24日法庭宣布,判处阿列克谢死刑。两天后阿列克谢死于彼得保罗要塞监狱。
彼得大帝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伊万·吉洪诺维奇·波索什可夫(1652~1726年)赞成彼得的改革,主张发展工商业。他于1724年完成了著名的《贫富论》,书中详细描述了18世纪初期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阐述了经济改革大纲。该大纲因要求细化并明确农民对地主应尽的义务而触犯了以彼得一世的近臣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1673~1729年)公爵为首的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缅希科夫和叶卡捷琳娜一世(1684~1727年)的不满和恐慌。叶卡捷琳娜生于立陶宛农夫家庭,三岁成为孤儿后被一个牧师收养。最初嫁给一个瑞典骑兵。北方战争爆发后,她于1702年和丈夫一起成为缅希科夫的俘虏并跟随缅希科夫生活。彼得一世巡视缅希科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