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讲记,南怀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庄子讲记,南怀瑾.pdf--庄子讲记,南怀瑾.pdf

================================ 庄子讲记 南怀瑾 讲解 ================================ 庄子讲记·序言 ================================ 今天,我们开始讲《庄子》。《老子》与《庄子》从中国文化整个体系来讲,占的份量非常 重。熟悉这两本书的人很多,而且历代注解《庄子》的人也很多,因感受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 观点。我们现在重新对《庄子》做一个研究,先把《庄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它所占 的份量,特别地提出来。 我们都晓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所谓诸子百家的学说,是非常的蓬勃发达。我们拿两个 人物来作代表,在春秋的末期是孔子,在战国时期是孟子。春秋与战国正是中国历史上天下大 乱的时候,先后乱了三、四百年左右。在这个很动乱的历史阶段,对于学术思想来讲,却是最 发达自由的时候。可是青年同学们有个观念要搞清楚,并不是说那时的学术思想是真自由的时 候,这个名词不是那么讲法的,那个时候无所谓自由,也无所谓不自由。各种思想的蓬勃发展, 究其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文化没有完全统一,文字也没有完全统一, 有些甚至是互相抵触的,尤其政治的体制,是每一个诸侯各霸一方,那么,所有的学术思想也 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同一个中国文化的体系下来的。 我们看到《庄子》这本书中,并没有攻击过孟子,在《孟子》一书里也没有攻击过庄子, 但攻击过墨子、杨子。我们晓得,墨子和杨子的思想,都是由道家的思想脱胎演变而来的。墨 子的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一直到脚底,都可以放弃自己而去为别人谋利,是 彻头彻尾的牺牲自我,以利别人。而杨子,杨朱的思想,则与墨子绝对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但并不是我一毛不拔,而你却该全部给我。他是主张天下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一毛不拔,都能不妨害他人的利益,才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两个思想,一个是绝对为公, 大公无私,忘掉了自己;一个是绝对为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是一个最初思想的大问题。 依墨子的思想,要想天底下的人,人人都牺牲自我,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可以说,没有一个 人做得到的。譬如现在这个地方是十一楼,我们照应了自己这个楼层上的人,上边下边楼层里 的人作什么,就没有办法照应,这个公啊,就在这个范围。扩大一点,扩大了我们照应到台北 市,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台湾,照应了台湾,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世界。所以这个公字都是比 较的,有范围慢慢地扩大,绝对为公很困难,有这个理而很少有这个事实。那么依杨子的思想, 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绝对不为别人的利益牺牲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 呢?也不可能。人类可真是奇妙的动物,固然自私的心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拔一毛利 天下而不为”的程度,却也没有人做得到,更不可能全人类都这样做。 那么,孟子攻击墨子和杨子,也是攻击这两种极端相反的主张。绝对的口号唱得很高,但 绝对为公做不到,绝对为私也不可能。所以孔孟的儒家思想,客观地为“公”,适当地保留个人 自我,适当地保留一点自私;专走中间路钱,中庸之道,这会有助于社会的安定。我们看到, 孟子对墨子和杨子有所攻击,但没有看到攻击过庄子。所以有人可以怀疑说,《庄子》是在《孟 子》之后还是之前,这属于历史时代的考证范围,很难确定。 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孔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章,乃至他们所代表的一切,是周朝 齐鲁文化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北方文化系统,具有北方朴实敦厚的气质。我们作为中国人,都 念过《四书》,尤其像老一辈的读书人,为了要学好文章,必须要背《孟子》、《庄子》。苏东坡 再三讲,《孟子》、《庄子》、《史记》,这三部书的文章背得了以后,文章会写得很好。但是你看 《四书》的文章文字风格,跟《老子》、《庄子》是两回事。可以说,孔孟的文章章法,是北方 文化系统的文学味道,很温柔,很敦厚,很严谨,也很风流。这个风流不是现在讲的浪漫,观 念不要搞错了。 《老子》、《庄子》的文章,则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它的文学境界同《四书》完全不同, 后世认为它代表了道家。中国所谓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迥然不同。在《庄子》之后,代表 南方楚国的文学,便有著名诗人屈原《离骚》、《楚辞》的出现。这一类文章都是同一个系统, 其文字境界潇洒而有韵律,非常空灵、洒脱,文章气势也不同。表面上看像一个神经病在说话, 东一句,西一句,就像《庄子·齐物论》里讲的“吹”,那的确是在“吹”。现在我们青年人讲话说 的“吹”,这个“吹”字字眼的用法,是从《庄子》里面窃取而来的。但是,庄子“吹”得非常有味 道。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