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稀薄气体中的输运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8 稀薄气体中的输运过程

§ 3.9 稀薄气体中的输运过程 § 3.9.1稀薄气体的特征 上一节所讨论的气体要求它既满足理想气体条件,但又不是十分稀薄的,如果 L 为容器特征线度,d 为分子有效直径,其分子平均自由程要满足如下条件 一般情况下,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所经历的平均碰撞总次数应是分子与分子及分子与器壁碰撞的平均次数之和, 这就是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更为一般的公式。 若容器的线度为L 真空 但在工程技术上所理解的真空技术,是指使气体压强低于地面上大气气压的技术(或称为负压)。 气体稀薄的程度称为真空度。 严格说来,真空度的标准是相对的。 充有气体的容器越大,能称为高真空的气体的压强也应越低,这是因为它要求所充气体的平均自由程也相应增大。 真空度变化的某些特征的表 §3.9.2稀薄气体中的热导现象 黏性现象扩散现象 在稀薄气体中,最简单的是超高真空气体. 我们在这里称它为极稀薄气体, 这时气体分子主要在器壁之间碰撞, 它们在与器壁碰撞的同时,与器壁发生能量或动量的输运, 因而产生热导与黏性现象。 (一)稀薄气体中热传导现象 分子来回碰撞于温度为 T1 及 T2 器壁的同时,把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这就是极稀薄气体中热传导的基本微观过程。 只要两器壁碰撞的温度差 ?T = T1 -T2 T 1 ,就可以认为, 只要与温度为T1( 或T2 )的器壁碰撞过一次,这一分子的平均能量就变为 i kT 1 / 2 或 i kT 2 / 2 , 热流密度 JT 与真空夹层厚度 L无关。 传热量正比于 n , 因而正比于压强 p ,p 越小,热流密度JT 越小,这就是真空绝热技术的基本原理。 需要说明,虽然上面的讨论是针对超高真空气体进行的,但对 L 大于平均自由程的高真空气体也能近似适用。 英国物理学家杜瓦在首次液化氢气时( 液氢温度为20 K ) ,为了能保存很难液化且汽化热很少的液氢而设计了杜瓦瓶( 热水瓶就是一种杜瓦瓶 )。 杜瓦瓶两层壁间气体的真空度越好,绝热性能就越好。 同时为了降低辐射传热,因而要在夹层玻璃的内壁上镀银,以减少热辐射吸收率从而降低辐射传热量。 (二)稀薄气体中黏性现象 若稀薄气体与容器壁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则气体与容器壁之间将存在内摩擦,这种内摩擦取决于气体分子与运动器壁碰撞时的动量变化。 气体分子与运动器壁每碰撞一次即从器壁获得动量, 致使运动器壁不断将定向动量传递给周围的气体分子,因而受到黏性阻力。 * * 是因为上一节所讨论的输运现象中考虑了分子之间的碰撞,但未考虑到分子与器壁碰撞,在碰撞时也会发生动量和能量的传输。 这里统一以下标 m-m 表示分子与分子之间碰撞的诸物理量, 以下标 m-w 表示分子与器壁碰撞的物理量,而以下标 t 表示这两种同类物理量之和。 若在上式两边各除以平均速率,并且分别取倒数,令 显然,只有当 但是随着气体压强的降低 考虑有两块温度分别为 T1 及 T2 的平行平板,平板之间的距离 L 比平板的线度小得多,其中充有气体的平均自由程 §3.9.2稀薄气体中的热导现象 黏性现象扩散现象 定义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平行板上所传递的能量为热流密度 显然一个分子在两器壁间来回碰一次传递的平均能量为 i k(T 1 - T 2 )/ 2 按照单位时间内碰撞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分子数公式,可以得到热流密度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