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感教育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感教育
朱浪浪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特区武当山中学 4427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的目的。我校的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大餐,可是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偏重于工具性和实用性,而人文性大量流失,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分数而很少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当然也就很少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受到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技能训练影响,使得原本鲜活生动的文学作品被肢解得??离破碎,学生很难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了。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教材入手。 别林斯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宝库,所在皆有,俯拾即是。
一、运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美
教材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的华美世界。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向学生展示语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内容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让他们去感受美、领悟美,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对所学的课文进行鉴赏、品味,从而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一开始就充满激情地说:杜甫写春是lsquo;两个黄鹂鸣翠柳rsquo;,王安石写春是lsquo;春风又绿江南岸rsquo;,那么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又是如何描写春的呢?”接着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将难绘之景、难摹之声、难描之行、难传之神,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在优美的意境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可爱,更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些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关键的字、词、句,给学生造成一个个“美的闪现”。
1.用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形象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美,充分地发挥美的本质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具有巨大的力量。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这些优秀人物是社会美的典型。深刻地揭示这些形象的内心世界,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朱自清随父亲一起回家奔丧,丧事办毕以后,父亲在中途送别作者回北京求学。作者选择了新颖而别致的角度,独具匠心,描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用两手攀道”,“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父亲脚步艰难,父亲爱子心切,情真,情深,透过背影,可体验“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背影,是永恒的生命之绿、真诚如火,火焰般的霞光可以点燃每位读者的思维火花。父爱如山,我们每一位小读者无法忘情父爱的无私与博大,我们的血液里渗透着父亲的关爱,父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永远挥之不去。无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还是在读的初中生,当你需要一缕春光时,父亲会带给你心灵的春天;当你失意时,父亲的肩膀是最坚实的依靠。父亲的“背影”丰盈着我们日益强壮的体魄,父爱如雨后的彩虹,如雪中送炭。
课文中有不少美的典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闻一多,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这些美的形象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在当前强化素质教育中都是很有好处的。
2.用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大自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作家们往往把自然美景再现在作品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这些画面,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思。教者如能抓住景物描写中的片段和学生共同欣赏,学生定能受到美的画面的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