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三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分类第二节中药炮制常用辅料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中药炮制辅料的含义熟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及制药时的作用了解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的内容能力教学目标会对麦麸灶心土河沙等使用前进行净制处理会制备食盐水姜汁炼蜜羊脂油黑豆汁甘草汁等第一节炮制的分类分类作为一种方法一定要反映学科专业内在的联系中药炮制的分类应反映中药炮制专业技术内在的有机联系既要体现对传统炮制方法的继承性又要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中药炮制辅料的含义; 熟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及制药时的作用; 了解: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的内容。 能力教学目标 会对麦麸、灶心土、河沙等使用前进行净制处理;会制备食盐水、姜汁、炼蜜、羊脂油、黑豆汁、甘草汁等。 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 分类,作为一种方法一定要反映学科专业内在的联系。 中药炮制的分类,应反映中药炮制专业技术内在的有机联系,既要体现对传统炮制方法的继承性,又要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二)三类分类法 (三)五类分类法 (四)药用部位分类法(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归纳为十七种,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雷公炮炙十七法”,现列举如下: 1、炮 古代的“炮”是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的“炮”指烫法,是以高温砂烫至发泡鼓起,如:炮姜、炮山甲等。 2、爁 是指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之意。如《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云:“骨碎补,槛去毛。” 3、煿 是以火烧物,使之干燥爆裂之意。此法常用于具有硬壳果实类药材的炮制。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4、炙 炙的含义历代有变化。现已基本统一,“炙”即药物加液体辅料拌匀后,用文火炒干;或先炒药再加液体辅料,继续以文火炒干。 5、煨 将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缓慢令熟的意思。现在有所发展,已广泛采用面裹煨、湿纸煨或用辅料麦麸、滑石粉煨制。 6、炒 汉代以前“炒”法多为“熬”法。现在炒法包括清炒法(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和加辅料炒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是炮制操作中的一类主要方法。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7、煅 将药物直接放在火上或置耐火容器中烧至红透的方法。多应用于矿物药与贝壳类药物的炮制,有些药物煅后常投入液体辅料中冷却,以利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为煅淬。 8、炼 将药物长时间用文火慢慢烧制的方法,其含义比较广泛,如炼丹、炼蜜等。 9、制 为制药之偏性之意。通过制能改变某些固有的性能。现常用辅料制如姜制厚朴、酒制大黄等。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10、度 为计量物体长短的标准,常以此来度量药物的大小、长短、厚薄、范围等。后来随着历史发展逐步改用重量来计量。度,也有程度、限度之意。如:种子类药材炒至种皮爆裂香气逸出为度等。 11、飞 指“研飞”或“水飞”。研飞为药物干磨成细粉;水飞为加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加多量清水搅拌,倾取混悬液,下沉的粗粉再如上法反复操作,最后合并混悬液,干燥后可得极细粉末。如:水飞朱砂、雄黄。 12、伏 一般指的是“伏火”,即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达到要求。药物不同,伏火的要求亦不同,如:伏龙肝。此外也指药材加工处理的时间要求;如:自然铜先“甘草汤煮一伏时”,后“用火煅两伏”时。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13、镑 是一种多刃的刀具,可将坚韧的药物刮削成极薄的 片,以利调剂和制剂,如:镑羚羊角、檀香等。 14、摋 “侧手击也”,即打击、切割之意,使药材破碎。 15、瞧 即晒。如:白居易诗中有“其西瞧药台”的记载。 16、曝 是指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 17、露 指药物不加遮盖地日夜暴露,即所谓“日晒夜 露”;如:露乌贼骨等。 (二)三类分类法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 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 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 水火共制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 即以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大类方法对中药炮制进行分类,是中药炮制分类的一大进步,但不能包括中药炮制的全部内容。 (二)三类分类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收载的“药材炮制通则”中将中药炮制工艺分为以下三大类: 净制:挑选、筛选、风选、水选、除去药用部位等; 切制:软化处理、切片等; 炮炙:炒、炙、制炭、煅、蒸、煮、炖、煨等。 (三)五类分类法 由于陈嘉谟的三类分类法不全面,后人归纳了五类分类法。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此种分类方法对炮制方法的概括较为全面,也比较系统的反映了处理药物的炮制工艺。 (四)药用部位来源分类法 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按上、中、下三品分类,各种炮制方法散列于各药之后,无规律可循。至宋代《证类本草》、《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及明代《炮炙大法》,均按药物来源属性的金、石、草、木、果、禽、兽等分类,但仍局限于本草学的范畴。 现今《全国中药炮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