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航天与力学4:角动量守恒
* * 例如天文上行星围绕太阳转,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一个与 有关的问题。这个量称为角动量。 一、角动量 角动量的提出,也是与转动相联系的 质点对选取的参考点的角动量等于其矢径 与其动量 之矢量积。用 表示。 定义: §2-4 角动量、角动量守恒与卫星运动 o ? m 注意:1、为表示是对哪个参考点的角动量,通常将角动量L画在参考点上。 2、单位: 3、角动量是矢量,其大小 方向由: 决定。 4、角动量的定义并没有限定质点只能作曲线运动或不能作直线运动。 方向如图 质点作圆周运动 或: X Y Z O 质点做直线运动 o X Y Z 例:飞机的角动量 只有存在垂直于矢径方向的速度分量,角动量才不等于零。 中学时学过的力矩概念 o 二、力矩 定义:力对某点O的力矩等于力的作用点的矢 径 与力F的矢量积. o ? m O 有心力的力矩为零 注意: 2)方向: 的方向 3)单位:米牛顿 1)大小 4)当 时 b、力的方向沿矢径的方向( ) 有两种情况, a、 三、角动量定理 1、角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对一个质点: 将上式对t求导: 此称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对多个质点而言: (以两个质点为例) 如图设有质点m1。m2 分别受外力 外力矩 内力 内力矩 O 两式相加: 内力矩: 对质点m1: 对质点m2: 令: 为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矩 质点系的总角动量 则: 推广到n个质点的质点系: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系统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系统所受合外力矩。 2、角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 对上式积分: 系统的角动量从 时间内 设:在合外力矩M的作用下, 称为力矩的冲量矩 角动量定理(积分形式) 作用在质点系的冲量矩等于系统角动量的增量。 对一个质点而言,若 则: 四、角动量守恒定律 对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而言,若 则: 角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所受合外力矩恒为零时,质点系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注意:1、角动量守恒定律是宇宙中普遍成立的定律,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领域中都成立。 2、守恒定律表明尽管自然界千变万化,变换无穷,但决非杂乱无章,而是严格地受着某种规律的制约,变中有不变。这反映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例1)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时 的角动量。 已知: 求:L 解:以原子核为参考点 此值为普朗克h: M 例2) 质量为m的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绳穿过铅直套管,使小球限制在一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先使小球一速度v0绕管心作半径为r0的圆周运动,然后向下拉绳子,使小球运动半径变为r1。求小球的速度以及外力所作的功。 解: v0 F r0 r1 v0 角动量守恒 动能定理: 五、开普勒三定律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信奉日心地动说,但当时大家信奉托勒密的地心说,1543.5完成《天体运行论》,向地心说发出了致命地一击,在哥白尼死后,布鲁诺为之奋斗一生,最后把日心说从一个缺乏物理依据的模型过渡到科学天文学的是丹麦第谷布拉赫及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归纳出开普勒三定律 1、行星作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行星绕日的周期T的平方与它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半长轴”R的立方成正比,即 例: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导出开普勒第二定律 -- 行星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O a b c 解:设行星绕太阳运 动,在时间 内,从a 点运动到b点,其速率 为 。 ?t 作直线bc垂直于oa, 因?t很小 ?t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行星质量为m) ?t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因为行星是在有心力的作用下运动的,故角动量守恒(L不变),行星的质量是常数. 所以 六、卫星运动 1、世界卫星的发展史 1958.1.31,美国,探险者1号升空,重8.22kg,发现地球辐射带, 1957.10.4,前苏联,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P.39)直径58cm 重仅83.6kg,内部结构简单。 相继在1958.1.31,1970.2.11,1970.4.24,1971.10.28,1979.12.24,1980.7.18法国、日本、中国、英国、欧洲空间局、印度,相继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4.24,中国,东方红一号,设备齐全的科学实验卫星,重173kg 中国卫星 1975.11.26返回型遥感卫星 经过三天的运行,按预定计划返回 1981年9.20一枚运载火箭把三颗卫星运入各自轨道 1984、1988分别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和首枚太阳同步卫
文档评论(0)